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两朵奇葩——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与新时期意识流小说比较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创作和新时期意识流小说创作都是中国新文学中具有现代性特征的文学创作,是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园地中两朵摇曳多姿而绚烂多彩的奇葩。  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和新时期意识流小说两者衍生于不同的时空语境下,在作品内在的美学价值的体现上存在着共同性。即都注重生命美学价值的展示和审美的现代主义品格,在不同的历史时空里向着同一文学使命而努力,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学发展的现代化进程。由于两者产生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意识形态、文化观念、审美心理各异,所以两者在思想意蕴、艺术思维、表现形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可以说,两者既有历史的承继,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追求,呈现出不同的文学景观。本论文主要以两者之间的审美共同性和审美差异性为切入点加以比较分析,进而系统地把握中国意识流小说的进程带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品质。在具体的阐释过程中,本文的主体内容是在以下三个层面展开的:  首先,论述了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和新时期意识流小说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审美意向中的共同性。其共同性主要表现在:以人的内在心理世界为表现对象,揭示出人的精神危机和理想追求;在叙述模式上,以人的意识流动为轴心,形成了与传统文学相迥异的心理化的小说叙述模式;在语体创新上,以人的心理感觉为关照方式,达成心理化的小说语体形式。  其次,论述了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和新时期意识流小说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审美意向中的差异性。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创造主体内在情感上的差异,进而在审美意蕴上体现出精神的漂泊与人性的召唤的歧途,在审美理想上体现出颓废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歧途,在审美形式上体现出感觉中的新现实与现实中的新感觉的歧途。  第三,论述了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和新时期意识流小说艺术创新的力量成因与美学价值。新感觉派产生于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中西文化不断融汇、碰撞的过程中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之中。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生成于80年代初期,是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中国社会进入新时期而出现的。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和新时期意识流小说都以新、奇、怪,给中国文坛以新感觉,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借鉴赋予两者以现代性和先锋性的品格。  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和新时期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品质的重要表现,它们的出现加快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潮流的交汇与融合。
其他文献
沈起凤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词曲家和文言小说家,他所创作的文言小说集《谐铎》及《薲渔四种曲》等传奇在文学史上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力图廓清沈起凤的身世环境,并在全面清理沈
脚底按摩旨在促进血液循环,而喝冷饮会使胃肠和周身皮肤血管骤然收缩,与脚底按摩的目的却背道而驰。  脚底按摩刺激了与全身各器官有关的穴位,胃肠道血管也处于扩张状态,这时突然喝进冷饮,会使胃黏膜受到一定损害。中医认为,“胃喜燥恶湿”,“寒邪袭人阳明,胃阳被遏”。冷饮使胃肠血管突然收缩,胃液分泌减少,必然影响消化功能。同时,“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喝冷饮会使周围皮肤血管骤然收缩,使大量血液流回心脏,加
期刊
张爱玲小说,艺术韵味灵动多变,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堪称奇观。六十多年来,张学研究者纷纷从各种理路和视角切入评张,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然而,由于理论本身存在固有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历来学者对这位高产诗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暮年这一横断面入手,对陆游第二次致仕后的诗歌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陆游暮年诗歌的主
卢梭是奇人,沈从文同样也是奇人,他们的人生历尽沧桑,他们的思想历程和创作道路同样也是历尽沧桑,但最终是柳暗花明。他们的思想及其创作给后人带来享不尽的思想资源和人生可借鉴
李阿姨是一个老糖友,每天都和老公在楼下的小广场锻炼身体。前两天天气非常好,李阿姨就和老公打羽毛球,一时高兴就开始比赛,不一会儿,李阿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老公觉得不妙,认为李阿姨可能发生低血糖了,于是赶紧拿出准备好的饼干和糖果,李阿姨吃后不一会儿就恢复了“元气”。  其实这种情况是因为高强度运动导致机体释放葡萄糖供能,短时间能使血糖升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就可能诱发低血糖。所以糖友的锻炼一定要合理
期刊
古代文论与建筑,虽然分属不同的艺术领域,却有着交融互渗的关系。通过梳理观察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建筑影像,包括建筑语汇的借用,建筑理论的移植,和建筑美学的融通。  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