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汉平原是典型的湿润农区,适宜多种生物生长。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中国南方古代农业社会最富庶的地方,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新中国成立后,江汉平原农业发展很快,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今日江汉平原的农业,特别是粮、棉、油与水产品产量在湖北占据了“半壁河山”,在全国也居于重要战略地位,江汉平原成了长江流域的“米袋子”、“菜篮子”。同时,江汉平原也是长江流域的“水袋子”,江汉平原大部分耕地是湿地,所以,江汉平原农业的主体是湿地农业。由于自南宋以来的围湖垦植,尤其是近半个世纪来的围湖造田,导致江汉平原湖泊急剧萎缩,河湖关系失调。加上长江和汉江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水土大量流失,致使该区洪涝灾害日益频繁。沿江工业“三废”、生活垃圾以及化肥农药的污染,使得江汉平原的水、土及大气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再者,由于农业科技落后,农业劳动者素质不高,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村工业发展缓慢等原因,“鱼米之乡”传统农业的优势逐渐丧失,农业比较效益上不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问题已成为江汉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选取荆州农业区作为江汉平原湿润农区的代表,在深入剖析上述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探讨荆州农业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对策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荆州农业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支持与保障系统。其中包括: (1) 构建荆州农业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灾害防治与资源环境支持系统; (2) 构建荆州农业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林、草、畜、禽、特”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的生态生产力支持系统; (3) 构建荆州农业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即绿色农业与绿色食品生产支持系统; (4) 构建与培植荆州农业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持系统; (5) 构建荆州农业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与决策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