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是最常见的油藏开发方式,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发展,油田进入高含水期。由于油藏开发过程中长时间注水开发,储层孔隙结构会产生很大变化,水动力场的不平衡、各向渗透性的差异以及油水粘度差别导致注入水长期沿着渗透率、含水较高的优势通道水窜并使原有孔喉半径、渗透率扩大,进行低效或无效注水循环,形成大孔道,即水流优势通道。这种水流优势通道的存在,会给油田开发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导致采收率降低,使生产成本升高,经济效益下降,故水流优势通道识别的研究迫在眉睫。水流优势通道不但是层间矛盾加剧,使注入水进行低效无效循环,而且让增产措施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因此水流优势通道识别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采收率,提高水驱效果,并且对堵水调剖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马20区块为例进行研究,马20区块1973年9月正式投入开发,到目前历经42年,共4个开发阶段:基础井网实施阶段、分层系调整阶段、综合调整阶段、局部挖潜阶段,目前断块已处于“双高期”深度开发阶段。根据辽河油田马20区块长期注水开发历程和地质特征,分析水流优势通道在注水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以及储层的非均质性是水流优势通道形成的原因,且储层的非均质性是水流优势通道形成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水流优势通道在动态生产资料、电性、静态等方面的表现特征分析,对水流优势通道位置进行确定,以便指导油田的注水开发,封堵大孔道,为其他高含水期油藏的水流优势通道研究提供可靠依据。马20区块由于油层层段多、含油井段长,不同砂岩组渗透性差异大,加上多年注水开发,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突出,油层水淹严重,断块高含水井多。本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采用综合分析和判断方法,并以马20区块的地质、岩心分析、测井、试油、钻井、录井等资料为基础,分析水流优势通道成因,以及水流优势通道的判别条件,并总结研究区内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微观特征以及水淹特征,建立了孔、渗、孔喉半径、水淹测井评价参数等参数的计算模型,对全区125口井进行了测井解释,得到了每口井的孔、渗静态参数值,并进行归一化,结合动态生产资料,对生产数据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比对。最后用动态生产资料约束孔隙度、渗透率等静态参数,建立可靠的储层三维属性模型,对马20区块整体上7个砂岩组、24个小层进行平面及纵向上水流优势通道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搞清楚了马20区块水流优势通道的纵横向分布情况,为深部调驱明确封堵对象,优选调驱体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