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全球分布最广、发生频率最高、对环境和经济影响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限干旱(或降水)显著增加,导致一些基于降水的干旱指标,如Z指数和SPI可能失效,综合考虑降水和诸多气象因子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优势日益明显,然而SPEI对气象参数要求较高,其重要参数参考作物腾发量(ET0)的估算公式种类繁多。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地区对气候变化有较强的敏感性,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显著和气象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为探讨气候变暖背景下基于降水的干旱指标在该地区的适用性,验证综合考虑降水和诸多气象因子的SPEI的优势,本研究基于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地区17个地面观测站1961-2016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Z指数和SPI指数对该地区干旱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将ET0参数引入其中,利用SPEI对比分析其与基于降水的干旱指标的差异;同时分别选用基于温度的Thornthwaite、基于太阳辐射的Priestley-Taylor和综合能量平衡和空气动力学的Penman-Monteith三种方法计算ET0,以SPEIPM为标准,从干旱频率、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角度分析各自的优点,并对Z指数、SPI、SPEIPT和SPEITH在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降水是干旱的主要驱动影响因素(气温和ET0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单月时间尺度的Z指数对极限干旱事件反馈过于敏感,稳定性较差。基于SPI的干旱演变总体趋势与降水变化关系密切,能较全面的检测出所有站点的干旱情况,且不同的干旱特征有利于确定干旱成因,故SPI较Z指数更能准确反映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干旱情况。(2)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气温由北至南部逐渐升高,平均气温为2.18℃。近56年,所有站点的气温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平均倾向率达0.36℃/10a。Penman-Monteith、Priestley-Taylor和Thornthwaite三种方法计算的ET0,空间上均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减小,以大兴安岭为中心带,形成ET0的低值区,年均ET0从东南至北部呈带状逐渐递减;时间上,尽管ET0均值不同,但三者的倾向率均表明,该地区ET0呈上升(或显著上升)趋势,说明基于降水的干旱指标在该地区不宜直接应用。(3)以SPEIPM为标准,对SPI、SPEIPT和SPEITH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不同时间尺度下,SPEIPT与SPEIPM对干旱事件的干旱频率、历时和强度等的检测和评估结果一致性最高,故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推荐采用SPEIPT代替SPEIPM,既降低了气象参数的精度,又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若仅有气温和降水数据,SPEITH和SPI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对干旱检测准确性方面有所差异,当时间尺度小于8个月,推荐选用SPEITH,当时间尺度大于或等于8个月,SPI较SPEITH更为准确。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SPI指数仅能描述干旱变化趋势,忽略了蒸发对干旱的影响,不适合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地区。而SPEITH在利用Thornthwaite法计算ET0时忽略了0℃以下的蒸发的影响,造成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