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爱奇艺视频网站推出的网络自制说话类真人秀节目《奇葩说》,自2014年11月29日第一期播出后,就掀起了网络传播上的热潮。这个由著名节目主持人马东、以及两位重量级“名嘴”——高晓松和蔡康永鼎力加盟的网络自制节目,给电视综艺节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奇葩说》虽然被自诩为辩论节目,却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辩论节目,也不是单纯的脱口秀节目。《奇葩说》是中国首档说话类真人秀节目,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节目集结了18位口才出众、个性张扬的选手,对诸如“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份子钱该不该被消灭”等热门争议性话题进行讨论,引发了受众的强烈关注。不仅仅是话题本身受到了争议,节目中的个别选手也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网络自制节目能引起如此大范围的关注,《奇葩说》是第一个。而且,与同一时期各大卫视热播的综艺节目相比,奇葩说的豆瓣评分更是首屈一指。缘何一部网络自制节目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这对电视综艺节目有什么启示?对其他网络自制节目有何借鉴意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解答。本文立足于网络文化特征的角度,对《奇葩说》播出热现象,在网络文化中的参照和影射,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分析。首先,在网络文化当中,儿童化语境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节目中幼儿园教室一样的布景和幼儿园大班一样的服装造型,都是节目为了适应儿童化语境所做的安排。其次,随着社会进步带来的人们对于性别和性取向的宽容度逐渐变大,尤其在网络上,同性恋已经成为一种大家可以接受的现象而存在,对此,节目也深表认同。在网络文化当中,语言暴力早已不是稀奇的事情,但是《奇葩说》做到了语言暴力视听化传播,脏话、网络流行语,甚至人身攻击在节目中频频出现,然而受众对此好像并不排斥,甚至觉得这样的说话方式很过瘾。究其原因,这离不开节目目标受众追求的一种反权威的、反主流话语方式的言语表达。在互联网、智能手机、以及各种社交工具普及的今天,网民们都在积极的分享自己的生活,自拍照、做了什么、吃了什么、喜欢什么都可以晒在自己的微博、朋友圈中,去寻求一份认同,这带来了私人场域向公共场域的渗透。在人们自主表达和窥视别人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的今天,《奇葩说》显然顺应着网络文化的特征,进行了节目传播上的大胆尝试,并获得了成功。本文将对《奇葩说》所体现出来的各种网络文化特征进行分析,而这些网络文化特征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彼此影响、互为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