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脉宁治疗气虚血瘀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心脑血脉宁治疗气虚血瘀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HT,简称甲减)的临床疗效,探索心脑血脉宁对甲减大鼠甲状腺内质网应激的作用,初步探讨心脑血脉宁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可能机制,为心脑血脉宁的临床运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特需门诊就诊且符合要求的气虚血瘀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数为90例,其中观察组为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心脑血脉宁,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优甲乐,一个疗程为6个月,两组均观察3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二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停药1年后复发率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心脑血脉宁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2.将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模型组(C)、优甲乐组(Y)、中药组(Z),共四组各12只。除N组外,Y组、C组、Z组大鼠每日以0.1%浓度丙硫氧嘧啶(简称PTU)溶液灌胃4周,建立甲减动物模型。造模完成后,Y组按9μg/kg/d灌胃给药优甲乐混悬液。Z组按2.7g/kg.d-1灌胃给药心脑血脉宁混悬液,同时模型组(C)、中药组(Z)、优甲乐组(Y)继续以0.1%的PTU溶液灌胃以维持甲减模型,干预28天。分别于造模后、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和治疗4周测量大鼠体重、肛温、饮水和进食进行记录。给药28天结束后,眼眶静脉采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激素(Thyroxine,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技术测量四组大鼠甲状腺组织内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 regulating protein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PERK/e IF2)、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6,ATF6)、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一)临床研究1.临床疗效: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7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88.89%、7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单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甲状腺功能:与治疗前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T3、FT4、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id globulin 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滴度水平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TGAb抗体滴度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停药后复发率:观察组6.67%,对照组1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服药期间未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皮疹等过敏反应,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安均未见异常。(二)动物实验1.造模后,与空白组(N)相比,模型组(C)、中药组(Z)组、西药组(Y)大鼠血清T4、T3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TU诱导的大鼠甲减模型建立成功。2.给药后,与模型组(C)比较,中药组(Z)组、西药组(Y)大鼠血清T3、T4水平升高,TS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脑血脉宁和优甲乐能够改善甲减大鼠甲状腺功能指标。3.给药后,与空白组(N)相比,模型组(C),中药组(Z)、西药组(Y)大鼠甲状腺内质网GRP78、PERK、XBP1、ATF6α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TU建立甲减模型,诱发了大鼠甲状腺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4.给药后,与模型组(C)相比,中药组(Z)、西药组(Y)大鼠GRP78、PERK、XBP1、ATF6α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心脑血脉宁和西药优甲乐能够下调甲减大鼠甲状腺内质网UPR通路蛋白的表达。5.给药后,与西药组(Y)相比,中药组(Z)大鼠ATF6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脑血脉宁下调ATF6蛋白作用比优甲乐更显著。6.给药后,与中药组(Z)比较,西药组(Y)大鼠XBP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甲乐下调XBP1蛋白作用比心脑血脉宁更显著。结论1.临床研究:心脑血脉宁治疗气虚血瘀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改善甲减患者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而且能减少甲减患者停药后复发率,安全性高,临床值得推广。2.动物实验:心脑血脉宁对由PTU诱导的甲减大鼠模型有治疗作用,这可能是通过下调甲状腺细胞内质网通路蛋白的表达,减轻甲状腺细胞应激反应来实现的,这可能是心脑血脉宁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循行为指导,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火针疗法治疗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通过火针疗法与常规毫针针刺疗法的比较,评价两者的差异与优势,为临床中火针治疗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根据患者初次就诊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贺氏火针点刺治
目的1基于各版诊断标准中涉及的症状纳入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分析针刺治疗CEH的取穴规律。2运用复杂网络拓扑分析法构建针刺治疗CEH的核心腧穴子网络图,得到针刺治疗CEH的核心腧穴。3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腧穴特异性和不同刺激量对针刺治疗CEH的影响,得到针刺治疗CEH的最优方案。方法1全部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电子数据库及纸质版文献。搜索方法以各版诊断标准
目的:通过恢刺患侧腰夹脊穴(L1~L5)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常规针刺患侧腰夹脊穴(L1~L5)治疗相比,观察针刺方法的改变能否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来自于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份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纳入受试者70例,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共66例受试者完成,分别为试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火针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性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毫针疗法相比较,为制定和优化缺血性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性瘫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本课题所纳入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针灸中心,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毫针对照组和火针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不同针刺方法。选穴均为“调神通络”组穴加减合并导师临床经验效穴,
本论文临床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下简称为慢阻肺)急性期到稳定期的证候变化(主要症状、病位、证型);二是中医规范化管理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效果。目的:(1)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急性期到稳定期的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病位和证型)的演变规律,分析其临床特点,为慢阻肺的临床干预提供一定的思路。(2)观
目的旨在了解妇科肿瘤手术前后中医证候及血瘀证积分特点,同时分析临床检测指标的变化,阐述妇科肿瘤患者与血瘀证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好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妇科肿瘤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1调查我院2017.10-2021.03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2月的中医证候及血瘀证积分情况。运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并分析手术前后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5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的发病规律及证候分布特点,研究微观胃镜像与宏观中医辨证的内在联系,进行疗效评价,探讨中西医结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的作用机理并总结临证经验,以期为消化性溃疡的防治干预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方法:搜集2015-2020年在我院脾胃科住院及门诊确诊并经中西医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研究对象,参照2017年《消化性
目的:观察天疱疮颗粒方对湿热毒蕴型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挖掘并验证天疱疮颗粒治疗BP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科学证据。方法:1.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湿热毒蕴型BP患者共169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住院天数、首发年龄、既往史等数据。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法”合“冠状针法”治疗恢复期良性小脑梗死后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出一种实用而有效的针刺方法,以期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随机分组选取2019年0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62名临床受试者,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需要根据个人情况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等一
目的:以“通补奇经”理论为基础,观察针药结合法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IR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治疗PCOS-IR提供一种更为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设计,选取2019年8月~2021年3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98名肾虚痰湿型PCOS-I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针药结合组)和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治疗组在“通补奇经”理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