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育人工作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而且人的思想品德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形成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与教育环境的变换要求我们充分利用高校各种服务主体和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与育人活动。本文着重分析高等学校服务育人的必要性及育人功能的实现。高等学校服务育人是对传统教育理念与育人方式的有效补充,是应对当前高等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比例失衡的必要方式,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教育主体。在分析服务育人在高等教育阶段存在的意义与作用、对“服务育人”的概念进行厘清之后,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当代西方环境教育论论证了高校服务育人的理论基础与依据。根据高等学校服务育人特点,本文将服务育人主体分为后勤机构、图书馆机构及校园网络服务机构。在回顾高校服务育人的沿革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有重点的依次对服务育人的三个主体的特点、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升后勤服务文化并加强后勤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图书馆电子化与网络化条件,提升运作效率、构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网络舆论的疏导是高等学校服务育人进一步完善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