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规划实施政策框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on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城市规划编制成果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得以有效实施,从而促进城市和谐有序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  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城市规划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经济体制的改变使城市规划从传统的政府行为转向了多元化参与行为,城市规划编制成果要依赖于市场才能得以运行,城市规划不再只是政府意识的反映,而是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使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城市问题,如: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建设的速度,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使得城市不断地向郊区蔓延;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使原有老城区的道路设施无法满足现有车流量的要求,许多城市交通阻塞问题严重,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城市规划部门或相关政府部门颁布的专项政策,然而在此种形式下,城市规划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发展并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往往是问题出现了才疲于应对,这种事后弥补型的措施并不能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因此构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市规划公共政策体系是当务之急,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论文从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研究指出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其影响因素、特征、类型、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理论框架。  论文对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理论及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理论上:  (1)确定了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概念;  (2)界定了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研究范围;  (3)分析了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类型与特征;  (4)预测了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发展趋势;  (5)建立了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研究框架。  实践上,论文以哈尔滨市为实例,对目前哈尔滨市颁布的一系列城市规划实施政策加以分析,指出其框架的自身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构策略与建构建议,希望能够以此为切入点对我国城市规划实施政策框架进行初步构建。全文在论述中,结合中外实例对理论加以解释说明,使论文对现实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作为国家原材料基地和重工业基地长期支持全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小城镇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此同时,在繁荣的背后出现的却是更大的危机,许多小城镇的发展以
我们的先人精通生活之道、深合“混沌哲学”的精神,为世界建筑艺术宝库奉献上了东方建筑的瑰宝,为我们留下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奠定了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崇高地位。中
山西省作为文化大省,“三晋文明”远播海内外,这里历史悠久,佛教、道教以及各类民间信仰在此地蓬勃发展,各地兴建各类祠观寺庙,数量巨大,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随着朝代更替,战火
步行活动一向是城市中最基本、最必要的交通方式。当步行空间逐渐被机动交通所侵占,人文主义逐渐抬头,建设完善的步行体系则迫在眉睫。寒地城市由于其气候的特殊性,寒地城市居民
楼面花园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古巴比伦(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的空中花园。虽然今日已无法目睹它美丽绝伦的芳容,但它仍能挤身于世界七大奇
本文通过对关中地区人居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概括及分析,从关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对泾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加以调查分析。文中从泾河下游流域的聚落人居环境入手,对所涵区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与道路网络格局决定着城市的形态与结构,城市环境的好坏与其形态结构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城市交通与道路环境已成为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拥有了充足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于是休闲大众化和多样化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现代的闲暇行为
本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基于自然景观的建筑设计方法,即将同场地所在自然景观的关系作为整个建筑设计出发点的研究。 绪论部分从当代建筑设计新的发展状况出发,提出论文研究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