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的诊断不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对于患者家庭而言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中国虽属乳腺癌低发病率的国家,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乳腺癌患者的1年观察生存率在90%以上,5年的相对生存率为73.0%(71.2%-74.9%)。癌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患者自身的疾病负担日趋严重。乳腺癌对女性的特殊影响及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导致患者自身的情感创伤体验最为强烈。同时癌症的诊断还使得女性患者面临着生命威胁和社会歧视的双重压力,所以在全部的癌症患者中,乳腺癌患者体验到的抑郁症状程度最高。研究显示我国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患病率为63.4%,其中重度抑郁患病率为34.3%。然而癌症并不完全是一种毁灭性的诊断,甚至一些患者在罹患癌症之后能从治疗的过程中获得一些积极性的改变,即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约有60%-90%的患者在诊断后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变化。目前大多数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的研究都局限于癌症所引发的消极后果(抑郁症状),而对癌症所引发的积极心理结局(PTG)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此外许多因素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结论不一致。因此,对乳腺癌患者的消极心理结局(抑郁症状)和积极心理结局(PTG)进行评估,以及探索其影响因素是促进女性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在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中,社会支持是目前为止研究较为广泛的变量之一。研究证明,社会支持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的身心健康,不仅可以有效缓冲癌症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还有助于促进PTG的发生。同时,乳腺癌的诊疗过程会对女性的身体形象造成严重的伤害,对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二次打击。而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压力不仅仅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还会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此外,研究表明积极心理资源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会起到保护作用。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积极心理资源的探索与利用逐渐成为肿瘤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而希望、自尊、韧性、乐观等积极心理资源变量则在提高癌症患者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针对积极心理资源的研究中大多集中于某一单一心理资源的积极作用,因此探寻并确定整体积极心理资源与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的关联关系以及作用机制是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研究的首要问题。开展积极心理资源研究和临床积极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探索积极心理资源的前因变量。目前针对患者积极心理资源前因变量的研究相对不足,而罹患不同的疾病,积极心理资源的前因变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探索女性乳腺癌患者积极心理资源的前因变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以乳腺癌患者为对象,从女性癌症患者的视角以及乳腺癌对女性带来的特异性伤害出发,探究积极心理资源(希望、自尊、韧性、乐观)的前因变量;以积极心理学、心理社会肿瘤学、应激理论为基础,分析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究积极心理资源以及社会支持、身体形象、心理压力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抑郁症状、PTG)的影响,提出并验证积极心理资源在社会支持、身体形象、心理压力与抑郁症状、PTG之间的中介/调节作用。为临床上积极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最终达到提高乳腺癌患者积极心理资源存量、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研究方法:调查组在2015年12月—2017年8月期间,连续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的乳腺癌患者,最终共得458例乳腺癌患者,删除不合格及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信息后,最终共有424人纳入到研究中,回收率为92.58%。本研究采用统一设计的自填式调查问卷收集乳腺癌患者的个体特征、临床特征、社会心理因素等指标。在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个体特征和社会心理因素部分由患者本人填写,临床特征由医生填写。本研究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双边录入,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的构建。本研究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信度检验、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渐近—再抽样策略检验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平α为0.05。研究结果:1、结果显示,已婚/同居组的乳腺癌患者的韧性高于离异/独身患者;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和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乳腺癌患者自尊得分最高;吸烟的患者比不吸烟的患者乐观程度低;有锻炼习惯的患者自尊得分高;每天连续静坐时长≤1小时的乳腺癌患者韧性得分显著高于连续静坐时长>3小时的患者;新发患者的希望、韧性得分显著高于复发患者;没有出现癌症转移的患者希望水平显著高于出现癌症转移的患者;没有伴随症状的患者乐观得分显著高于有伴随症状的患者,p<0.05。社会支持对提高希望、自尊、韧性和乐观水平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朋友支持对希望、韧性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重要他人支持对希望、自尊、韧性和乐观都起到了保护作用;身体形象对希望、自尊和韧性都起到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心理压力过高能够降低韧性的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根据流行病学中心抑郁量表的临界值,有88.4%的乳腺癌患者都出现了抑郁症状。同时,乳腺癌患者的PTG的得分为68.99(17.02),说明我国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症状和PTG都呈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对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总分、人际关系、新可能性、个人能力、精神变化有影响,已婚/同居组的乳腺癌患者的得分显著高于离异/独身的患者;受教育程度对抑郁症状、PTGI总分、新可能性、精神变化有影响,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患者的PTGI总分、新可能性、精神变化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患者,而拥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患者抑郁症状水平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患者;月收入小于3000元的患者抑郁症状水平显著高于月收入为3000-5000元和5000元以上的患者;有锻炼习惯的患者抑郁症状得分较低而PTGI总分、新可能性和精神变化得分较高;复发患者的PTGI总分、人际关系、新可能性、个人力量和精神变化的得分均低于新发患者;临床分期为T0/Tis/T1a/T1b的患者新可能性和精神变化的得分最高;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抑郁症状得分较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欣赏生活的得分较高;出现癌症转移的患者个人力量和精神变化两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未出现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重要他人支持)、自尊、韧性对抑郁症状起到了显著的缓解作用,身体形象、心理压力对抑郁症状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心理因素的解释力达到了43.6%-43.7%;社会支持(朋友支持、重要他人支持)、希望、韧性对PTG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身体形象对PTG起到了显著的负向作用,社会心理因素的解释力达到了44.3%;社会支持(朋友支持、家人支持)和希望对人际关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的解释力达到了39.0%-39.3%;社会支持(朋友支持、重要他人支持)、希望和韧性对新可能性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身体形象对新可能性起到了显著的负面作用,社会心理因素的解释力达到了33.0%-33.5%;社会支持(朋友支持和重要他人支持)、希望和乐观对欣赏生活有显著的正面作用,社会心理因素的解释力达到了25.8%-25.9%;社会支持(朋友支持和重要他人支持)、希望和韧性对个人力量起到了正面作用,身体形象对个人力量起到了显著的负向作用,社会心理因素的解释力达到了41.6%-42.1%;社会支持(朋友支持、重要他人支持)、希望、韧性和乐观对精神变化都起到了正面作用,身体形象对精神变化起到了显著的负面效应,社会心理因素的解释力达到了37.5%。3、积极心理资源在社会支持和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检验中,积极心理资源的总效应量为73.3%,自尊的效应量为18.9%,韧性的效应量为42.4%,自尊和韧性在社会支持和抑郁症状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积极心理资源在身体形象和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检验中,积极心理资源的总效应量为18.2%,韧性的效应量为10.3%,韧性在身体形象和抑郁症状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心理资源在心理压力和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检验中,积极心理资源的总效应量为11.6%,韧性的效应量为7.5%,韧性在心理压力和抑郁症状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心理资源在社会支持和PTG的中介作用检验中,积极心理资源的总效应量为52.3%,希望的效应量为39.7%,韧性的效应量为13.7%,希望和韧性在社会支持和PTG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心理资源在身体形象和PTG的中介作用检验中,积极心理资源的总效应量为72.1%,希望的效应量为49.7%,韧性的效应量为22.0%,希望、韧性在身体形象和PTG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调节作用分析显示希望、自尊在社会支持和PTG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结论:1、乳腺癌患者积极心理资源(希望、自尊、韧性、乐观)的影响因素各有不同,社会支持是积极心理资源重要的前因变量,其中重要他人支持和朋友支持两个维度是积极心理资源重要的保护因素;身体形象对希望、自尊、韧性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心理压力大能够降低韧性存量。乳腺癌患者的个体特征和临床特征也会对积极心理资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支持,缓解心理压力、身体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来增加乳腺癌患者积极心理资源的存量。2、乳腺癌患者抑郁症状、PTG均呈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受教育程度、锻炼、婚姻、诊断类型、月收入情况、化疗、临床分期、内分泌治疗等个体、临床特征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社会支持(重要他人支持)、身体形象、韧性是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心理压力、自尊是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而朋友支持、希望与PTG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乐观仅对欣赏生活和精神变化有影响。3、自尊和韧性在社会支持和抑郁症状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韧性在身体形象和抑郁症状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韧性在心理压力和抑郁症状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希望和韧性在社会支持和PTG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希望、韧性在身体形象和PTG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希望、自尊在社会支持和PTG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