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镇静剂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危重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病患者镇静应用的合理性。
方法:
1.回顾该院2007年8月-2011年7月期间入住EICU应用镇静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疾病分布情况、应用镇静剂的种类、给药方式、用药时间及镇静过度患者的肝、肾及循环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
2.选择住院时间超过24小时,应用镇静剂并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排除严重脑外伤患者、破伤风患者、癫痫患者以及仅床旁侵入性操作时需要镇静治疗的患者)68例。根据所应用的镇静剂不同分3组,丙泊酚组28例,咪达唑仑组20例,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组20例。对三组间镇静剂应用前后HR、RR、SBP、DBP、SpO2、TV变化程度、镇静剂总用量、镇静剂持续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EICU滞留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3.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均值±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6.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处理,P<0.05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镇静剂在EICU的应用情况:(1)该阶段入住我院EICU的患者总数1198人,其中应用镇静剂的184+32人,占18%。在镇静剂治疗的同时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占82.61%。(2)镇静剂应用患者疾病分布中肺部疾病占20.11%(P=0.00),其中重症肺炎占8.7%(P=0.02)。(3)常用的镇静剂有咪达唑仑占41.3%,安定占54.89%,丙泊酚占60.87%。(4)镇静剂单药应用的占50%,联合用药的占15.22%,短期用药(≤24h)的占52.17%。(5)有16例患者出现镇静过度表现。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5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0U/L、肌酐>133umol/L、尿素氮>7.1mmol/L、休克是导致镇静过度的用药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素氮>7.1mmol/L、休克是导致镇静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2.丙泊酚、咪达唑仑和两者联用在E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镇静疗效的比较:(1)丙泊酚组、咪达唑仑组、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组三组患者用药1h后HR、RR、SBP、DBP、TV均较用药前降低,SpO2较前升高。(2)丙泊酚组用药1h后HR、SBP、DBP降低较其他两组显著,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组用药1h后TV降低较其他两组显著,三组用药1h后SpO2升高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3)三组镇静剂持续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组药物用量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且EICU滞留时间也少于其他两组。
结论:
1.咪达唑仑、安定、丙泊酚是我院EICU主要应用的镇静剂,且以单药应用、短期应用为主。
2.镇静剂应用最常见的疾病是肺部疾病,其中又以重症肺炎最为常见。
3.肾功能异常、休克的患者,以常规剂量镇静时容易发生镇静过度。该类患者镇静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给药,根据镇静效果逐渐调整剂量,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镇静等级,防止镇静过度的发生。
4.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均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而丙泊酚应用对循环的抑制作用较大。
5.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不仅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减少药物的各自用量,还能减轻丙泊酚对循环的抑制作用,改善患者人机抵抗的症状,减少在EICU的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