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舟用“自然”和“自由”来概括叶兆言的作品,“前者说的是他的故事的生活本真形态,是对文学‘世俗性’的服膺。后者说的是文本生发的内在旨意,是对文本‘终极性’的实践。”叶兆言从创作之初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到近年刚刚发表的《驰向黑夜的女人》都没有脱离新历史小说的轨迹。叶兆言说“死是一种无奈”,也“只有死才能证明活着”。盛行于上个世纪末的新历史小说,不仅具有主观化、个人化、散文化的特征,也在反思历史的客观性以致关照现实、关注生命。因此,“死亡”成为了新历史小说钟爱的主题,以此体现对生命终极性的追问和人性的探索。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死亡书写不仅合乎历史潮流,体现新历史小说的共性,也展现其本身的独特性。到目前为止,对于叶兆言及其作品的研究,要么是从文本解读的角度研究其历史小说,要么是针对散文中的生死观念的研究,要么是从艺术手法和现实意义的角度研究其死亡书写,还没有从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审美价值、文学意义和哲学内涵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此研究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死亡书写。在进入文本研究之前,本文首先界定了新历史小说及其特点,由于叶兆言作品极其丰富,在此基础上对其新历史小说死亡书写的研究现状做了充分的归纳和总结。其次,从内容、形式、题材上对其文本进行解读。死亡频率是对其共时性文本的整体研究,体现了叶兆言对于“死亡主题”的关注;死亡形态是对文本审美性的探索,而死亡形式通过对死亡符号的分析,发掘历史在其文本中的死亡价值。再次,从张力、重复、叙述时间三个方面分析叶兆言新历史小说死亡叙事的表现技巧,以此体现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表达方式。最后,既分析儒释道死亡文化在叶兆言新历史小说中的体现,又从人、历史、本土三位一体的创作基点,探究其文本特性,体现了叶兆言死亡书写的新历史主义倾向、历史的无意识参与和英雄主义的消解,在死亡气息的感染下,不仅弱化了政治环境,体现了家族的颓败和情感的脆弱,更加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荒诞。总之,叶兆言及其文本具有新历史主义倾向,关注着个体生命和心理描写,弱化了历史事实和政治环境。无论是对文本的解读,还是对于艺术手法的分析,都体现了叶兆言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他对于死亡的描写是“审美”大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