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死亡书写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舟用“自然”和“自由”来概括叶兆言的作品,“前者说的是他的故事的生活本真形态,是对文学‘世俗性’的服膺。后者说的是文本生发的内在旨意,是对文本‘终极性’的实践。”叶兆言从创作之初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到近年刚刚发表的《驰向黑夜的女人》都没有脱离新历史小说的轨迹。叶兆言说“死是一种无奈”,也“只有死才能证明活着”。盛行于上个世纪末的新历史小说,不仅具有主观化、个人化、散文化的特征,也在反思历史的客观性以致关照现实、关注生命。因此,“死亡”成为了新历史小说钟爱的主题,以此体现对生命终极性的追问和人性的探索。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死亡书写不仅合乎历史潮流,体现新历史小说的共性,也展现其本身的独特性。到目前为止,对于叶兆言及其作品的研究,要么是从文本解读的角度研究其历史小说,要么是针对散文中的生死观念的研究,要么是从艺术手法和现实意义的角度研究其死亡书写,还没有从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审美价值、文学意义和哲学内涵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此研究叶兆言新历史小说的死亡书写。在进入文本研究之前,本文首先界定了新历史小说及其特点,由于叶兆言作品极其丰富,在此基础上对其新历史小说死亡书写的研究现状做了充分的归纳和总结。其次,从内容、形式、题材上对其文本进行解读。死亡频率是对其共时性文本的整体研究,体现了叶兆言对于“死亡主题”的关注;死亡形态是对文本审美性的探索,而死亡形式通过对死亡符号的分析,发掘历史在其文本中的死亡价值。再次,从张力、重复、叙述时间三个方面分析叶兆言新历史小说死亡叙事的表现技巧,以此体现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表达方式。最后,既分析儒释道死亡文化在叶兆言新历史小说中的体现,又从人、历史、本土三位一体的创作基点,探究其文本特性,体现了叶兆言死亡书写的新历史主义倾向、历史的无意识参与和英雄主义的消解,在死亡气息的感染下,不仅弱化了政治环境,体现了家族的颓败和情感的脆弱,更加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荒诞。总之,叶兆言及其文本具有新历史主义倾向,关注着个体生命和心理描写,弱化了历史事实和政治环境。无论是对文本的解读,还是对于艺术手法的分析,都体现了叶兆言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他对于死亡的描写是“审美”大于“悲哀”。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的研究和建设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思。生态危机源于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源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错位,源于主客
相比于传统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BiSAR),星机双基地线阵合成孔径雷达(SA-BiLASAR)具有多视角灵活三维成像的重大优势,可实现前视及下视三维传成像探测。但由于受到雷达分辨率
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 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益肾化浊方治疗AD的作用途径。方法:雄
本文立足于“文革”结束以来工业题材小说批评的状貌,对至今为止的工业题材小说的众多评论加以回顾和反思。“文革”的终结促使了文艺的复苏,工业题材小说批评得以打破长时间
女性主义小说从西方进入中国以来,写作思想主题上一直沿袭着女性独立、平等、自主的发展的道路,这是诸多文本关注的共同之处,但细化到具体的文本表达中却千姿百态,不尽相同。
凉山州干热河谷地区森林火灾严重,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且扑救困难大.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定性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森林火灾成因进行分析探讨,认为该区域的森林火灾主要是人
<正>德国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较早的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社会争议处理制度极具特色。一、社会争议在德国,社会法争议是指有关社会保障法和社会给付
对于徐訏的小说,在综合研究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流派命名与雅俗认证。对于一个刚被发掘的作家而言,这些当然颇为重要,但是到了现在,随着对徐舒研究的深入,我们似乎应该更
陈述了青海省西宁植物园建设过程,总结已经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今后努力的目标.
针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整体激励绩效衡量这个重要问题,文中提出了由12项要素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系统的思想,从多个方面(如模糊综合评价、线性加权评价和频率分析)进行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