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如同“大隐隐于市”般的,大量人群涌入城市,同时建筑的材料与技术正在进行着不断地变革,其体量和高度也不停扩张。随着人口日益膨胀和建筑密度逐渐增加,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未来化发展中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于人口密度高的亚洲国家来说,用地面积的限制导致城市内建筑开始无止境地向上空“堆积”,发展模式也逐渐进入了紧缩型,有些城市甚至已经形成极端高密度模式,“拥挤”已逐渐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未来居住环境。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城市建筑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其中,居住空间的发展成为了城市居民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住宅建筑普遍的高密度低质量同城市居民日益增加的住房要求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人们要求生活空间更富戏剧性和舒适性,从千篇一律的方形建筑布局中脱离开。如何促进居住建筑在形态和空间上产生突破,同时又能有效地节约城市用地,许多设计师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和研究方向,悬挂式建筑是诸多建筑方案中提出较早、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类型。“悬挂式建筑”是指屋顶或各楼层悬挂在承重结构上的建筑,又称悬吊式建筑,最早应用在桥梁建造中。以自然界的形态比喻,就像鸟巢挂在树上,树干作为核心的承重结构,枝杈是其挑出的桁架和吊索。悬挂式建筑是人类对于自然界思考的产物,它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底面与土地的接触,有效地减小用地面积,还拥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使建筑形态富于变化,在人类提高生存质量的探索过程中,悬挂式建筑也随之不断自我完善和变革。自人类开始建造房屋以来,房屋总是造在地面上的,似乎很少有人会想到把房屋挂起来。但事实上“悬挂”具有许多优势,悬挂式建筑可以在底部形成开放的公共空间,与周围地面环境相互融合,对空间进行了有效地利用,且具有应用范围广、灵活可变、抵抗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优点,其外形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居民对于单一建筑审美的疲劳,易于满足居住空间规划的要求。对于解决高密度城市下居住空间质量的问题,悬挂式建筑可以带来更多的灵感启发和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