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绝经前后诸证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进行问卷调查,观察E2、FSH、LH等性激素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性激素之间是否有相关性;同时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性激素变化及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内在联系,为本病的辨证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建立中医辨证诊断治疗新模式。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患者进行当面问卷,采集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绝经综合征(中医)评定量表、绝经评定量表(MRS)、实验室检查(E2, FSH, LH),资料收集完成后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性分析;同时对部分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性激素水平等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46~50岁是绝经前后诸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较多的年龄阶段。从病程上看,发病在1年之内的人数居多。患者病情程度以轻中度常见。中医证型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分别占31.37%、29.9%、19.61%、14.22%、4.9%。绝经后E2水平下降较围绝经期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FSH水平明显高于围绝经期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LH水平较围绝经期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后诸证中医证型分布在年龄、病程长短上无差异,但与绝经情况相关。在围绝经期,患者以肾阴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三型为常见,绝经后,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型常见。根据绝经评定量表(MRS)身心症状出现频率,自高到低分别为:潮热出汗、睡眠、易激惹、关节/肌肉不适、心脏不适、身心疲惫、焦虑、抑郁情绪、膀胱问题、性问题、阴道干燥。分析中医证型与身心症状分布之间发现,阴虚火旺型潮热出汗积分最高,心肾不交型睡眠问题积分最高。阴虚火旺及心肾不交型患者E2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0.05),而FSH、LH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5)。经中药对症治疗后,各组随访患者中医症候积分降低,MRS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E2水平升高,FSH水平下降,阴虚火旺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前后诸证患者临床症状较明显的时期主要集中在46~50岁年龄段,患者多在发病1年之内就诊,且临床表现以轻中度多见。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肾阴虚是绝经前后诸证的最常见证型。结合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身心症状分布特点,总结绝经前后诸证患者的基本病机为肾阴亏虚,心肝火偏旺。更年期妇女体内总的内分泌变化是E2水平下降、FSH及LH水平升高,肾中阴精不足与雌激素低落相关,FSH、LH的变化考虑与体内火旺程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