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存在严重的高能耗、高碳排、低能效问题,目前是仅次于工业和农林业的第三大高碳排产业,应当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研究领域。在维持建筑业平稳发展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建筑业的碳排放、实现行业碳减排目标需要关注碳排放效率。本文对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量、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具体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包含间接碳排放的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运用IPCC排放系数法计算我国30个省2005-2015年建筑业碳排放量,发现研究期内碳排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构成成分来说,生产建筑材料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在研究期内平均占总碳排放量的93.35%,其中水泥为碳排放量最高的建材;直接碳排放量在研究期内总体持续上升,柴油碳排放量较大。各地区建筑业碳排放量差距较大,东部碳排放量远超出中、西部地区,浙江、江苏、河北和吉林的建筑业碳排放量在30个省中处在前列,海南、宁夏和青海的建筑业碳排放量较少。(2)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发现在研究期内效率值整体波动上升,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原因。测算各省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对其分布规律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各地区间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差距较大,且普遍存在能源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过多的现象,东、中部地区建筑业碳排放效率较高,西部地区效率值整体偏低;从其变动趋势来说,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有效区及相对高效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中、西部转移,三大区域间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差距在不断缩小。(3)基于Moran’s I指数的检验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因此,在构建相关收敛模型时加入空间计量方法,结果发现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及东、中部地区的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西部地区发散,且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H-H和L-L两个聚集区均存在俱乐部收敛,其中H-H区的收敛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区域,L-L区收敛速度高于东、中部区域。本文在省部级项目“我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理及减排路径研究”(2015-R1-009)的资助下,对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收敛性进行研究,拓宽了有关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研究深度,其研究成果可以为建筑业相关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