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茵陈主要来源于龙胆科(Gentianaceac)獐牙菜属(Swertia)植物,该属植物多种中药、民族药及民间药均有长期治疗肝炎的临床背景。藏茵陈在《晶珠本草》、《四部医典》及《甘露本草明镜》等藏药经典著作中均有记载,主要功能为清热消炎、利胆退黄。主治各种热病,尤以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急性黄胆肝炎、慢性肝炎而著称。獐牙菜苦苷是藏茵陈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采用三株真菌:黑曲霉、米曲霉和康氏木霉及二株肠内菌:短乳杆菌和大肠杆菌对獐牙菜苦苷转化后发现,短乳杆菌和大肠杆菌对獐牙菜苦苷没有可见的转化作用;三株真菌均对獐牙菜苦苷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转化作用,生成了三个产物。黑曲霉对獐牙菜苦苷的转化率最高,达到36%,米曲霉和康氏木霉次之,分别为15%和8%。獐牙菜苦苷转化液经分离、纯化得到两个转化产物,经过波谱解析鉴定为:(5Z)-5-ethylidene-8-hydroxy-3,4,5,6,7,8-hexahydro-1H-pyrano[3,4-c]pyridin-1-one(M1)和红百金花内酯(M3)。红百金花内酯是一个已知的活性化合物,具有保护皮肤细胞的作用;M1为一个新化合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M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黑曲霉培养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及DEAE-Sepharose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了一个与獐牙菜苦苷转化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经测定此酶分子量约为88 KDa,最适pH 5.0-6.0,最适温度为50-60℃。在60℃以下有良好的热稳定性。Mg2+和Mn2+对此酶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Ca2+、Zn2+、Fe3+和Cu2+则能抑制该酶;ρ-NPG与纤维二糖是其合适的底物,獐牙菜苦苷次之;葡萄糖对该酶的抑制常数为0.25 mM,表明葡萄糖对该酶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转化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变温培养条件下,产M1的最优转化培养基为MgSO4·7H2O 5.14 mg/mL,MnSO4·4H2O 3.42 mg/mL,葡萄糖9.95 mg/mL,蛋白胨9.24 mg/mL,pH 5.80,M1的最大转化产率为17.64 %;产M3的最优化转化培养基为:MgSO4·7H2O 4.09 mg/mL,MnSO4·4H2O 6.07 mg/mL,葡萄糖7.37 mg/mL,酵母膏7.37 mg/mL,pH 5.73,M3的最大转化产率为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