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操是我国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操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在体操动作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从整体上解决某一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是指体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具有双边性,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目前我国高校扩招,生源总体素质的下降,加上体操教学方法的单一、课时数的压缩、教学评价缺乏全面性等课程自身原因,致使体操在高校开设遇“冷”现象。针对体操教学在高校遇到的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掀起体操教学改革的浪潮,纵览相关文献,多是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考核评价等方面探讨改革。其中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方法,理解吸收并引进一些现代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结合体操教学的自身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前各院系深入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本研究结合体育教学目标和体操教学在高校遇到的问题,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技术教学提出基点式教学法。所谓基点式教学法就是依据系统论、控制论、动作结构和动作技能转移的规律,根据动作结构、动作形式特征以及动作力学结构综合科学的进行体操动作分类,概括、筛选并提取同类或相似动作中的共同中心动作或基础动作,采取“基点节节练、动作隔节换、成套最后串”的教学形式,最终达到实现体操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有计划采用的可控制的教学的行为方式。通过基点式教学在体操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探讨基点式教学法在体操普修课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体操课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 本研究共进行了预初实验与正式两项实验,从广州体育学院10级随机抽取男生88人,共分成两个对照班和两个实验班,每班22人。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教学实验获得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处理,得出以下结论: ①基点式教学法基点式教学法依据系统论、控制论、动作结构和动作技能转移的规律,根据动作结构、动作形式特征以及动作力学结构综合科学地对体操动作进行分类,提取同类或相似动作中的共同中心动作或基础动作,采用“基点动作—同类动作—成套动作”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该方法顺应了普通高校教学改革方向,以身体素质锻炼、主体性教育为理念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素质锻炼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更符合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的教学要求。 ②基点动作是基本动作和关键动作的融合,学习基点动作对横向及纵向的技术发展其作用都超越自身的价值,在教学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③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兴趣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0.05),说明基点式教学法和传统技能教学法相比,前者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自信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0.05),表明基点式教学从基础抓起,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0.05),表明基点式教学法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④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平时成绩、理论成绩和技术成绩优秀,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在器械体操技术成绩方面具有较大程度的提升,说明实验班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与常规教学法比较以及教学评价认定基点式教学法在体操教学中确实可行,对基点式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给予了充分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