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古今,从汉朝开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交往就绵延不断。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被认为是中阿各国交往的纽带,使中阿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古代中国通过阿拉伯国家对当时周围国家的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算是一定程度上的“睁眼看世界”同时,在医药学、数学、航海、艺术等领域,受阿拉伯国家的影响,中国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部分阿拉伯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经由(大食国)半岛到访中国西部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部分通讨海一上丝绸之路到达广东省广州市;还有部分通过香料之路到达中国的泉州、扬州、杭州。他们起初落藉在城市外围,之后便渐渐定居到城市里。从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到清代(1644-1911),中国居住的阿拉伯人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建筑学、医药学等方面的发展。通过长期的交往,除了与阿拉伯及其他国家的联系,中国的语言文字也得到了传播。而提到阿拉伯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可不提伊斯兰教这一重要的宗教。伊斯兰教深深影响了中国:在文化领域,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皈依了伊斯兰教并继承了伊斯兰教的仪式和节日,而中国其他宗教的信念和祭拜仪式也受其影响,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的变化:在经济领域,因为绝大部分穆斯林在中国从事食品业和农牧业,中国传统经济模式加入了伊斯兰特色;在建筑领域,清真寺是阿拉伯文化融入中国建筑领域的一大证明,可以说是展示伊斯兰教的博物馆。清真寺,是伊斯兰文化的象征,是广大穆斯林向真主表奉忠心的主堂和精神依托之所在。而中国的清真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更是超越了时空跨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承载了中国穆斯林民族的所有辉煌和苦难,寄托了他们所有美好的希望和心愿。穆斯林的标志就是清真寺。清真寺是穆斯林社会的精神的支柱,是穆斯林信仰的堡垒,是穆斯林的道德花园,是穆斯林的慈善救济中心,是传播伊斯兰教的寄托。清真寺常常参杂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如果不将宗教以外的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就无法切实的看到一个宗教的影响力和生机。代表伊斯兰教最神圣、最著名的清真寺位于麦加,被称为“天房”(唛斯基德·哈兰穆) 。本文的作用在于说明中国对伊斯兰国家而言相当重要,因为中国文化日新月异,源远流长,如今对世界影响深远。阿拉伯国家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知识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对中文学习者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古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穆斯林的现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想要探求古代中阿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共同的特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对阿拉伯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是相互的,中国文化对阿拉伯文化也有很多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的传入,便利了阿拉伯文化的记录与传承;二、通过贸易交流,陶瓷、丝绸、茶叶等产品传入阿拉伯,促进了阿拉伯的经济发展;三、通过传入中医药学,发展了阿拉伯的医药学;四、指南针和火药的传入,对阿拉伯的航海事业以及军事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总之,中阿间的交流史源远流长,对彼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交往历史,就会想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中阿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甘英、郑和、伊本·白图泰是我们熟悉的中阿交流友好使者。丝绸之路把中国的文化、文明、印刷术、技术经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介绍到中国,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中国与阿拉伯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中国和阿拉伯各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