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安徽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制造业将在国民经济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主导作用。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制造业发展迅猛,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增长质量上都有重大突破,制造业已成为安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以及我国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全新的竞争环境,安徽制造业将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另一方面,中部崛起战略、工业强省战略以及东向发展战略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也给安徽制造业加速崛起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今年一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提出了安徽省六大重点承接产业,其中就有四项属于制造业,这对安徽制造业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因此,本文对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本文目的在于对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文章结构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界定了相关概念,总结国内外关于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回顾了安徽省工业发展历程,分析安徽制造业发展现状;第四部分综合运用了比较劳动生产率法、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安徽省制造业与全国水平、中部湖北省、东部江苏省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得出安徽制造业竞争力的一般性结论;第五部分在第四部分分析基础上,从六个方面提出提升安徽制造业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文章最后是结论与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可能的贡献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指标评价体系对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文章的主要结论有: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发现安徽省大部分制造业行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都低于1,并呈不断下降趋势,反映出安徽省制造业效益竞争力水平不高,增长方式比较粗放。通过偏离-份额分析,发现安徽省制造业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安徽省制造业在结构上和竞争力上都具有一定优势,与中部的湖北省基本上同处一个层次,但在总量规模上要落后于湖北省;同时,安徽省制造业重化特征明显,一些重化行业竞争优势甚至超越同期的江苏省。
在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后发现,以钢铁、机械、汽车、电气设备、有色等为代表的支柱产业,竞争力较为突出,是带动安徽省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水平提升的主要力量;但研究也发现,安徽省的新兴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其比较劳动生产率低,而且在结构上不占优势,竞争力水平非常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