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也直接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运行状况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由于经济转轨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产品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但在不多的实证研究中,关于中国农产品市场整合和趋势的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降低了结论的可信度和决策参考价值,因而有必要对已有的研究方法进行回顾和反思,并对这一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的分析。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利用玉米和大豆现货市场数据对国内农产品市场一体化进行深入分析。理论研究方面:首先对现有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实证方法进行梳理,详细分析各种分析方法的优劣;构建基于一价定律为理论框架的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面:对玉米和大豆价格、贸易现状及流通成本进行描述分析,并借助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了解农产品市场结构及贸易结构;利用状态转换模型、非参数法等方法对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效率进行测度、衡量,并提出促进农产品市场改革的政策建议。通过对国内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的分析,一方面对现有我国市场一体化程度的研究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借鉴不同方法的优劣,建立国内市场一体化研究的状态转换模型,突破协整分析方法缺陷;第三,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政策实施进行实证测度。基于以上研究工作,本文主要有以下研究结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快农产品市场化步伐,已初现成效。我国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说明市场机制已经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不同品种市场一体化程度又存在较大差异,玉米市场一体化程度要明显高于大豆。2.国内农产品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状态的动态趋势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国家实施的运费补贴、最低收购价制度、临时储备政策、进出口政策等,运费补贴政策则明显提升市场间一体化程度。3.我国农产品出现“北粮南运”的局面,同时价格呈现出供给和需求双导向的传递路径。大豆和玉米需求导向价格传递特征以主产区哈尔滨市场为中心的市场组合表现的比较明显。供给导向型的价格传递在早籼稻主产区江西省、湖南省为中心的配对市场中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