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LPS诱导损伤奶牛乳腺细胞乳蛋白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研究黄花蒿醇提物对脂多糖(LPS)诱导损伤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包括4部分内容,首先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健康模型,然后使用LPS诱导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黄花蒿醇提物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1)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健康模型的构建。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及差速贴壁消化法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健康细胞系,经传代、纯化、冻存复苏等步骤得到第3代细胞,采用角蛋白18免疫荧光、MTT法对细胞生理活性进行鉴定和检测。结果表明,第3代细胞活力较强,呈典型的鹅卵石状,且纯度较高,可用于后续试验。(2)LPS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损伤模型的构建。采用LPS诱导乳腺上皮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筛选LPS添加剂量和处理时间。结果提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LPS诱导损伤模型凋亡率应在30%-50%范围内,1μg/m L LPS组和10μg/m L LPS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4.6%和43.96%。不同浓度LPS处理9 h和12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下降(P<0.05),但10μg/m L LPS处理12 h后相对于1μg/m L LPS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因此,10μg/m L LPS诱导处理12h可用于建立理想的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3)黄花蒿醇提物对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细胞乳蛋白合成的影响。试验分组为:对照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用基础培养基常规培养15 h;LPS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先用基础培养基处理3 h后,再用10μg/m L LPS的处理12 h;黄花蒿醇提物+LPS处理组:先用含不同浓度(3μg/m L、6μg/m L、12μg/m L)黄花蒿醇提物的基础培养基处理3 h后,再用10μg/m L LPS的处理12h。检测细胞周期、细胞氨基酸水平、总蛋白、β-酪蛋白、αs1-酪蛋白。试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3μg/m L、6μg/m L和12μg/m L黄花蒿醇提物能提高LPS诱导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具备一定预保护作用。3μg/m L黄花蒿处理组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含量显著增高(P<0.05),丙氨酸Ala含量显著降低(P<0.05);6μg/m L、12μg/m L黄花蒿醇提物处理组总必需氨基酸(TEAA)、总非必须氨基酸(TNEAA)、各必需氨基酸(EAA)、各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总氨基酸浓度显著增高(P<0.05)。这说明黄花蒿醇提物能够显著提高LPS诱导损伤BMECs氨基酸合成水平。与模型组相比,12μg/m L黄花蒿处理组预保护作用显著,总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5),3μg/m L和6μg/m L黄花蒿处理组有增高趋势但不显著(P>0.05)6μg/m L、12μg/m L黄花蒿BMECs中β-酪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且恢复至与对照组相近水平(P>0.05);3μg/m L黄花蒿处理组效果不明显(P<0.05)。3μg/m L、6μg/m L、12μg/m L黄花蒿处理组αs1-酪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由此可见,黄花蒿醇提物可能通过提高受损伤BMECs中αs1和β-酪蛋白的含量来使细胞总蛋白浓度恢复正常水平。(4)黄花蒿醇提物对LPS诱导损伤模型乳蛋白合成机制研究。试验分组同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表达量,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胞内乳蛋白合成相关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相对于模型组,黄花蒿醇提物能显著上调BMECs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m TOR、S6K1、JSK2、STAT5、CSN1S1、CSN2、4EBP1、EIF4E的m RNA表达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黄花蒿乙醇提物物均显著增加细胞中m TOR、S6K1蛋白含量(P<0.05),6μg/m L和12μg/m L黄花蒿醇提物显著增加了4EBP1、JAK2蛋白含量(P<0.05),12μg/m L黄花蒿醇提物增加了STAT5蛋白含量(P<0.05)。这说明黄花蒿醇提物能上调BMECs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且能一定程度上提高m TOR、S6K1、EIF4E、EIF4EBP1、JAK2和STAT5的蛋白含量。综上所述,黄花蒿醇提物对于LPS诱导炎症损伤模型细胞活力降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可能通过m TOR/S6K1/4EBP1信号通路和JAK2/STAT5信号通路上调LPS诱导损伤乳腺细胞乳蛋白合成水平。
其他文献
运动马常见肢蹄病在兽医临床中较为常见,在近2年多的诊疗过程中,接诊四肢疾病病例103例,其中有56例蹄部疾病、28例骨关节疾病和19例软组织疾病。本文旨在探讨运动马常见肢蹄病的诊疗技术在常见的蹄部疾病、骨关节疾病和软组织损伤病例上的应用研究。临床常见的四肢疾病都伴有一定的跛行症状,使用临床诊断判定跛行症状和跛行程度。用影像学诊断方法确诊,用便携DR(TB-1012A)拍摄蹄部疾病与骨关节疾病的X光
蒙兽药巴布-7具有抗菌、保护肠黏膜屏障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为研究蒙兽药巴布-7(Babu seven compound,BSC)及其有效成分复方(Effective ingredients compound of Babu seven,BSEIC)的抗炎药效学,并探讨BSC和BSEIC的安全性,试验设计如下:试验1 BSC和BSEIC的抗炎药效学。常规方法进行下列检测,结果如下:(1)对醋酸所致小
在传统产业的发展迎来瓶颈挑战以及日渐增长的产业转型压力长期存在的背景下,文创产业应运而生。其具有强渗透性、高环境保护性等产业特性,在商业区域的公共概念和理念基础上融入文创产业可以使新的想法开始生产于有形的平民生活产品,推动新的商业地域类型发展。文创产业商业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也是传播文化创意创新概念的有效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产业文化体验,加强景观商业地区影响和情感魅力。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文创和商业的景观
为了解布鲁氏菌病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间和畜间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于2019年在乌兰察布市地区对未进行疫苗免疫的牛羊随机采样,共采集血样10025份,其中牛血样3292份,羊血样6733份,同时对乌兰察布市2017~2019年11个旗县进行人间布鲁氏菌病筛查,根据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分类汇总。以期了解乌兰察布市人间布病的感染和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牛羊布病阳性个数共计306头(只),阳性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猛增式发展,大城市商品房增长趋势逐渐放缓,大量的地产转而投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带动了旗县房地产的发展,现如今小城市居民选择住房时已不再是仅仅关注房子本身,室外生活的美好程度也越来越成为购房者在选择房源时考虑的因素之一,开始追求精神和心灵上的满足。居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最为亲近的环境场所,已经不再是仅满足住所的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也逐渐开始追求室外活动空间、亲近自然的生活环境。本次居住
作为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消费者信息权随着数字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已从获取信息权拓展至个人信息权(或信息受保护权),由此形成了权利的"二元结构",并获得相关立法的普遍确认。实现对上述两类信息权的综合保护,需要在加强专门立法的同时,辅以配套的相关立法,并确立覆盖相关主体的"信息权利—信息义务—信息责任"的规范结构。在上述立法中还需体现多种重要法律价值的引领,以在多维度保障消费者信息权的基础上,同时均衡保
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和比例是影响乳畜产乳性能和乳品质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泌乳驴在该领域的研究报道极少。本论文研究了日粮NDF(中性洗涤纤维)/NFC(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对泌乳驴产乳性能的影响,并且从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血液生化指标、血液和乳中氨基酸(AA)、脂肪酸(FA)组成及矿物元素含量的角度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机理,为泌乳驴日粮中精饲料和粗饲料的合理搭配和驴乳成分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
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利用率低,秸秆还田氮肥配施不合理等现实问题是造成该地区农业资源浪费和农田可持续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因素。随着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如何调控和优化氮素施用从而保证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已成为该区域农业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技术手段,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氮肥习惯施用(FN)、氮肥习惯施用配合秸秆还田(FNS)、氮肥高量施用配合秸秆还田(HNS)、
本论文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艾蒿醇提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为艾蒿醇提物作为天然来源的植物性饲料添加剂在肉仔鸡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健康的1日龄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半)。5个处理组饲粮分别是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0、500、750和1000 mg/kg的艾蒿醇提物配制而成。试验期42d,试验期间自
向日葵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目前在中国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和油菜,是第三大油料作物。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中国是世界第四大向日葵种植国家,而内蒙古又是中国最大的向日葵种植省区。向日葵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世界性病害,现已成为我国向日葵上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利用弱毒菌株防治植物病害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具有无毒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前期研究表明,来源不同的轮枝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