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二黄方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方,由黄芪、胡芦巴、制大黄等七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益气、活血泄浊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衰,能明显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本课题运用现代制剂技术,将二黄方汤剂改制成颗粒剂,并按照中药复方院内制剂要求,对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部分药效学及急性毒性试验进行临床前研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制备工艺研究: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二黄方颗粒剂提取溶剂量、提取时间和次数进行考察,以干膏收率、黄芪甲苷和胡芦巴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及方差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通过比较试验法考察颗粒的吸湿百分率、成型率、流动性、堆密度等筛选辅料的种类和用量,优选出二黄方颗粒剂最佳成型工艺。2.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研究: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黄芪、制大黄、土茯苓;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芪甲苷含量;按《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制剂通则项下规定,检查二黄颗粒的性状、鉴别、微生物限度、水分、粒度、颗粒溶化性及装量差异等。初步稳定性研究:对三批中试颗粒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检查颗粒的性状、鉴别、粒度、水分、微生物限度、颗粒溶化性及含量是否发生显著变化。3.药效学研究:制备大鼠慢性肾衰模型,通过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二黄方对肾组织E-cadherin、β-catenin、FN和LN纤维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对小鼠单次灌胃二黄方,观察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测定小鼠最大给药量(MAD)。结果:1.二黄方颗粒的制备工艺:药材粗粉,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粗滤,合并滤液,离心,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1.2(80℃),得水提稠浸膏,将水提稠浸膏真空干燥并粉碎,过80目筛;按干浸膏粉:糊精=2:1的比例投料混匀,以80%乙醇为润湿剂制粒,80℃干燥3 h,整粒,分装。2.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建立了方中黄芪、制大黄、土茯苓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薄层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法测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液相仪线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均良好,黄芪甲苷在1.26020.160μg(r=0.999 6)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2%(RSD 0.91%)。建立的方法稳定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三批中试颗粒各指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颗粒剂要求,且与实验室小试所得工艺参数基本一致。考察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对制剂的性状、水分、微生物限度、定性鉴别、含量等的影响,结果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表明本品在此贮存期间内稳定性良好。3.腺嘌呤造模后大鼠肾组织中β-catenin、FN和LN纤维蛋白表达在肾衰大鼠肾脏组织中均显著升高,E-cadherin表达则显著降低。用不同剂量二黄方治疗后,β-catenin、FN和LN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cadherin表达则显著升高。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未出现相关毒性反应,小鼠灌胃二黄方的最大给药量(MAD)为16.86 g/kg体重/天,相当于推荐人用最大剂量84.3倍。结论:优选的二黄方颗粒剂制备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放大生产。建立的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准确,专属性强,能有效控制制剂质量。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二黄方改善肾功能与相关指标的逆转有明显关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本颗粒剂无明显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