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能准确提供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大小,是防止过量照射造成对集体损害的一项重要放射防护工作。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行业个人剂量异常值进行研究,了解异常值发生的频度及原因,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相关标准的制定及放射安全的分类监管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2008年-2009年江苏省在某实验室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共计1203名。对所有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光致光个人剂量监测,进行有效剂量、眼晶体当量剂量、皮肤当量剂量的频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不同行业及不同年度有效剂量异常值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异常值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绝大多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均小于1 mSv,职业照射小于天然本底照射,对人员的影响很小。工业应用中的Ⅱ类源、Ⅱ类射线装置使用单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相对较高,I类源、Ⅲ类源使用单位及医院、伴生矿企业存在个别剂量结果较高的情况,其它类包括Ⅳ、Ⅴ类放射源和Ⅲ类射线装置使用单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较低。不同类别行业从业人员有效剂量异常值发生率的比较可以看出,Ⅱ类放射源使用单位有效剂量异常率较其他行业高且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度有效剂量异常值发生率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造成高剂量的原因一般由以下因素构成:某些放射工作人员使用个人剂量计不规范,长期将剂量计放置于工作服中,而工作服有时遗放在辐射工作场所内,从而导致剂量值较高;极个别放射工作人员缺乏正确认识,把个人剂量计放到设备旁直接进行照射,使剂量值远远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有些放射工作人员没有按规定及时更换剂量计,有的甚至使用已过期的剂量计,引起剂量数据的偏离;移动γ探伤企业部分工作人员防护意识不强,在长期野外作业不注意辐射安全,造成剂量较高。结论:在造成高剂量的各种原因中,人为原因所占比例较高,Ⅱ类源使用单位有效剂量异常值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行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