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F模型分析的我国财政政策选择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ir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经济日益迈向开放经济。经济开放对一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使该国经济宏观调控更为复杂。除了要在开放的步骤、速度等一系列问题上采取正确的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发挥财政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已经步入开放经济国家的行列。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选择以财政政策为主的稳定经济政策调控我国经济的运行,取得了较为有效的成果。但是,如何根据开放经济的特点来分析财政政策的效应性问题,有待于运用较为合适的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本文拟选择以分析开放经济下稳定经济政策效应为主的M-F模型,在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尝试从开放经济角度论述财政政策在调控经济周期性波动中的有效性。通过剖析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利用财政政策克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实践,指出财政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不足,从而提出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作用效力的政策选择,以此为财政政策在今后宏观调控中的运用提供几点有益的启示。 本文首先分析了开放经济下经典的M-F宏观经济模型来源及构成,介绍了该模型分析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机理和运用的制度性制约。接着结合实际构造了适合分析我国财政政策的修正M-F模型,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分析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应,以及通货膨胀下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并指出财政政策在运用上的不足之处在于对赤字和国债的强依赖性、注重总量调控而忽视结构调整以及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失调。最后指出,提高财政政策作用效力选择的重点在于优化政策作用的环境、注重结构的调整和不断加强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其他文献
随着"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的提出和发展,各种对这个理论的检验和探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是否像理论预言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间汇率制度逐渐向端点汇率制度靠拢,最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