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于2002和2003年度在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农场完成。试验分为主试验和辅助试验,设置了三个播期和两个种植密度,主试验试供品种为“郑单958”,辅助试验试供品种为玉米“024”。本试验主要研究通过播期不同造成温光生态因素差异和种植密度对玉米粒重建成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不同的播种时间造成了玉米各生育阶段持续时间及所处温光条件的差异。夏播玉米与春播玉米相比,生育期和粒重建成期缩短。不同温光条件下,5月18日播种玉米灌浆持续时间最长,为54天,6月12日最短,为44天。这两个播期灌浆期间的积温与日均温分别为:1249.9℃和914.6℃;23.1℃和20.3℃。 2、不同的播期之间千粒重以5月18日播种最高,6月12日夏播最低。不同密度之间(6月12日播种除外)千粒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播期与密度存在互作效应。 3、不同温光生态因素和种植密度均造成“郑单958”玉米产量之间的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 4、温光生态因素对LAI的影响,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夏播与春播玉米相比,吐丝期具有较低的LAI,吐丝后也较低;而且在整个生育期低密度处理的LAI始终较低。温光生态因素对单株和群体干物质生产影响为:吐丝前没有明显差异,吐丝后,干物质生产与播期呈显著的正相关,播期越早,吐丝后干物质生产量越大;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干物质生产量减少,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增加。在干物质分配方面,早播处理吐丝后干物质较多的分配到雌穗。随着密度的增加,茎、叶、柄+苞叶占单株总干重的比例呈现增加趋势,而雌穗占单株总干重的比例则呈现递减趋势。 5、玉米中部籽粒与顶部籽粒胚乳细胞数目存在显著差异;强势粒的胚乳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弱势粒;温光生态因素和密度对于玉米籽粒胚乳细胞数目基本上没有显著影响。 6、温光生态因素和密度对于玉米中部籽粒灌浆速率影响主要表现于灌浆后期,密度影响较大。生态因素和密度对于玉米顶部籽粒灌浆速率影响:主要表现在灌浆期由于果穗顶部籽粒灌浆停止时间的早晚产生差异。灌浆持续期的长短和灌浆速率的大小与灌浆期积温有关系。在线性灌浆期,籽粒灌浆速率和气温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7、温光生态因素和密度影响籽粒灌浆期同化物的供应与运转。夏播(6月12)和5000株/亩密度下,玉米灌浆后期茎秆同化物供应不足。相同密度不同播期灌浆期穗位叶蔗糖含量各处理差异不大。相同播期不同密度灌浆期穗位叶蔗糖含量两个密度处理之间存在差异。生态因素对于玉米中部籽粒蔗糖含量影响不大。密度对于玉米中部籽粒蔗糖含量影响主要表现于籽粒灌浆后期,而灌浆前期基本上不存在影响。 8、在本研究的条件下,5月18日播种玉米粒重最高,5000株/亩密度下玉米产量最高,但5月18日播种5000株/亩的密度在2003年不是最佳组合。北京地区,5月初播种、5000株/亩密度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