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滨海区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五大战略区之一,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积极创建党政军各级地方组织、机构,从而建立起完整的地方组织体系,成为鲁东南地区开展抗日战争的坚强堡垒。根据抗战形势的变化,随着滨海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滨海区的抗日政权建设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创建到不断完善的过程,经历了数次演变,总体而言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抗战爆发至1939年底,尚未建立起稳定、有效的根据地政权和各级地方组织、机构,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以党组织为中心开展,党政一体。第二阶段,1940年,为滨海(鲁东南)地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初创阶段。创建了鲁南专署第一行署、莒日临赣4县联合办事处及部分县、区、乡政权。第三阶段:1941年1月至1943年3月,为滨海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发展阶段。建立了完整的滨海区政权组织机构,组建滨海地委、滨海专员公署、滨海区参议会和滨海独立军分区及莒南、莒中、日照、沭水、赣榆、临沭、郯城、海陵等县级政权,实行小区制,撤销乡,区直接领导行政村。第四阶段:1943年3月至抗战胜利,为滨海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巩固与完善阶段。以开始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为界线,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组织、机构模式,由原属中共山东分局直辖的滨海专区升格为滨海区,组建滨海区党委、行署、军区,辖莒北、诸城、日照、莒南、莒中、赣榆、临沭、郯城等15个县级的政权。在滨海抗日根据地各级政权的建设过程中,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在严酷的抗战形势下,边发动群众、抗敌救国,边完善机构、提升执政能力。由于抗战形势的错综复杂,滨海抗日根据地各级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辖控范围经常变动,滨海区一级的政权机构经历了莒日临赣4县联合办事处、滨海专员公署、滨海行政公署等不同发展过程,并由最初分别隶属于鲁中、鲁南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战略区。下属各级政权机构的隶属关系逐渐明晰,并最终形成了滨北、滨中、滨南三个专署及15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完善了由区到行政村的基层政权。本文以滨海区的发展历程为轴线,以大量的第一手的地方文献资料为基础,逐一梳理滨海区在抗战不同时期各级党政军地方组织、机构建设情况,以期整理出滨海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