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二芳基丙烷类化合物是存在于槲寄生属、重寄生属、使君子科和薯蓣科等植物中的一类化合物,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我们采用人肝癌细胞和白血病细胞对合成的一系列1,3-二芳基丙烷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筛选,并选择其中作用最强的化合物,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采用MTT法对合成的9种1,3-二芳基丙烷类化合物的抗肝癌细胞作用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DP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和BEL7402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DP作用12 h,可使HepG2细胞和BEL7402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细胞免疫荧光和微管聚合实验结果表明DP可促进HepG2细胞微管解聚。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在HepG2细胞中,DP对细胞周期相关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影响。流式细胞术、AO/EB双染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延长作用时间至36 h,DP可诱导HepG2细胞和BEL7402细胞发生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DP可诱导HepG2细胞caspases的激活,预先给与caspases抑制剂可显著抑制DP诱导的凋亡。DP可上调HepG2细胞中DR4、DR5、Bax和tBid蛋白水平,下调Bcl-2蛋白水平。此外,流式细胞术结果还表明,DP可使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诱导细胞产生ROS,且预先给与ROS抑制剂NAC可显著抑制DP诱导的细胞凋亡、ROS的产生、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以及Bax蛋白水平的上调和Bcl-2蛋白水平的下调。以上结果表明,DP可通过诱导G2/M期阻滞和凋亡发挥其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短时间作用时,DP可通过促进微管解聚使HepG2细胞周期发生阻滞;当作用时间延长后,DP可通过激活死亡受体途径和ROS依赖的线粒体途径诱导HepG2细胞凋亡。我们还采用台盼蓝法对1,3-二芳基丙烷类化合物的抗人白血病细胞作用进行了筛选,其中对HL60细胞和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强的仍为化合物DP,其作用机制同样与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和凋亡相关。不同的是,在人白血病HL60细胞中,DP除了可以促进微管解聚外,还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调节蛋白cyclin B1和Cdkl的水平引起周期阻滞。此外,DP还可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但DP不能上调HL60细胞中DR4和DR5蛋白水平,这可能与HL60细胞中p53基因突变有关,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首次对1,3-二芳基丙烷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筛选,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考察。这不仅为其今后的结构改造提供了方向,还为该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