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探索不同脂肪源和脂肪水平对黄鳝生长的影响,旨为阐明不同脂肪源的使用效果,并确定黄鳝饲料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开发黄鳝绿色环保配合饲料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推动黄鳝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探明不同脂肪源使用效果的差异,在基础料中分别添加5%的鱼油、豆油、亚麻油、棕榈油和猪油,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饲喂黄鳝(22.53±0.04g)10周,分析了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生长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指标,结果:(1)鱼油组、豆油组的增重倍数、特定生长率显著大于亚麻油、棕榈油和猪油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小于该3组(P<0.05);(2)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猪油组均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鱼油组、亚麻油组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最低;猪油组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5);(3)鱼油、豆油和亚麻油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组别(P<0.05);猪油组丙二醛(MDA)含量最高,溶菌酶(LZM)含量最低,与其余4组差异显著(P<0.05);(4)各试验组的粗蛋白、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鱼油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最高,猪油组最低,两者差异显著(P<0.05);鱼油、豆油和亚麻油组肠道脂肪酶活力显著大于其余两组(P<0.05),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5)猪油组的全鱼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肠道、肌肉和皮肤中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6)鱼油、豆油、亚麻油和棕榈油组黄鳝肝脏结构正常,猪油组肝脏细胞体积增大并且肿胀,出现细胞破裂等肝损伤现象。结果表明,鱼油、豆油组黄鳝生长最佳,肝功能正常,肝脏结构完整,脂代谢较为活跃,机体抗氧化能力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高,没有形成肝脏脂肪过度沉积;亚麻油、棕榈油次之,猪油组不够理想。在黄鳝饲料配制中建议添加部分豆油来替代鱼油。2.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生长及代谢的影响为确定黄鳝适宜的脂肪需求,将840尾黄鳝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油和豆油(1:4)按比例混合后,分别按0%、2%、4%、6%、8%、10%、12%的比例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配制成7种不同脂肪水平的等氮饲料,依次为L1、L2、L3、L4、L5、L6、L7,饲养黄鳝(16.80±0.04g)10周,结果:(1)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呈相反的趋势。经回归分析得出黄鳝生长的适宜脂肪水平为7.03%~7.68%;(2)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浓度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增加,L3、L4两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3)饲料脂肪水平对血糖和肝糖原含量有显著影响,L5、L6、L7组血糖含量显著上升,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4)各试验组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L4组的SOD活性最大;L7组血清中的丙二醛(MDA)活性显著大于其余6组;(5)黄鳝肝胰脏中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L3组达到最大;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呈下降的趋势;(6)L6、L7两组血清中的GOT、GPT活性最大;观察黄鳝肝脏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发现,脂肪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肝脏组织细胞结构;(7)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各试验组全鱼、肝脏、肠道、肌肉和皮肤的粗脂肪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并且皮肤的粗脂肪含量增加幅度最大,说明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会使黄鳝体内脂肪在各个组织中沉积,但脂肪水平过高时为了避免肝脏沉积太多脂肪,而转为储存在皮肤中,对机体更加有益。结果表明:饲料中脂肪水平适宜机体脂肪代谢活跃,糖代谢正常,能维持机体正常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可以促进黄鳝生长,但脂肪水平过高会超出黄鳝脂代谢能力引起血脂升高和代谢紊乱,还可能会影响机体对糖的吸收和肝糖原的贮存,增加体内过氧化物含量,并使肝脏细胞损伤,造成黄鳝脂肪肝等,影响消化酶分泌和活力,降低黄鳝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饲料系数,减缓黄鳝生长,降低黄鳝品质。采用鱼油豆油做脂肪源,黄鳝饲料适宜脂肪水平为7.0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