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解决研究及影像组学在预测和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o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突解决是认知控制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其常与健康人群的社会成就,自我控制以及大脑神经和精神疾病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相关。Flanker任务是实验室考察冲突解决的常用范式,在Flanker任务中冲突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空间注意力系统对空间注意力的调控,而偏头痛患者前庭感觉缺失导致了负责处理空间信息的大脑区域的功能变化。因而,深入研究冲突解决的神经机制,除了对于基础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理论至关重要外,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健康群体的认知控制个体差异,发现偏头痛患者群体认知功能紊乱的精准生物学靶点。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影像组学在个体化认知训练选择和疾病精准诊疗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研究冲突解决的学习效应以及建立基于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不仅可以帮助特殊场景下的人才选拔,还可作为认知训练辅助选择工具。另一方面,偏头痛作为20大失能疾病之一,不管对个体还是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在临床上,偏头痛患者常表现出脑梗高发性,但临床影像检查时,偏头痛患者却很少呈现肉眼可见的脑组织结构改变。影像组学纹理特征通过考察局部异构性可以检测大脑组织微小的变化。以其为特征向量是否可以将偏头痛患者从健康患者中诊断出来,对于预防偏头痛样脑梗意义重大。具体的讲,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近年来,关于冲突解决的主流冲突监测理论受到特征整合和偶然学习理论的质疑,研究者认为冲突解决的神经机制需要重新定义。因此,本论文首先在排除了特征整合和偶然学习的“纯净的”认知控制框架下,考察冲突解决的神经机制。第一个研究利用FCz和P3/4电极之间的EEGtheta相位同步考察内侧额叶皮层(Medial Frontal Cortex, MFC)和后顶叶皮层(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PPC)之间的功能连接。结果显示FCz和P4间theta相位同步在冲突状态目标刺激出现后的200到400ms之间显著增强,提示MFC和右侧PPC之间反应冲突诱发的功能连接,该结果证明了MFC在冲突监测中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将EEG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结合,利用分层回归分析FCz-P4冲突诱发的theta相位同步与白质纤维束骨架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分析中显著相关脑区白质完整性之间的关系。分层回归分析显示,44%的FCz-P4冲突诱发的theta相位同步个体变量可以用胼胝体膝部的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 AD)的差异来解释,表明胼胝体膝部的白质结构完整性可以预测MFC和右侧PPC之间冲突诱发的功能连接。这些发现仅限于右半球,这可能与双侧PPC在冲突处理中不对称的作用有关。
  不同于第一个工作中的单电极对功能连接分析,本文第二个研究从脑网络层面分析了冲突解决的神经机制。利用图论的理论知识,考察全脑26个电极之间的delta,theta,alpha和beta频段的相位同步,设定阈值,定义高连通度的节点为功能“hub”。结果表明目标刺激出现后200ms到400ms之间,theta相位同步在FCz和其周围电极的连接度显著增加,且FCz电极的连接度与试次内冲突解决能力负相关。
  冲突解决的特质性(个体内稳定,个体间差异大)是研究冲突解决个体差异的基础,因此,本论文第三个工作考察了冲突解决的特质性和学习效应。参与者间隔2周参加相同的Flank任务。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试次内冲突解决呈现出较强的特质性,依然可以通过练习得以提升,且提升程度具有较大个体差异。试次间冲突解决并没有显著特质性,也不能通过练习提升,更多是状态依赖。
  上述研究发现冲突解决的学习效应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本文第四个工作基于影像组学建立了试次内冲突解决学习效应的预测模型。首先,TBSS分析结果表明试次内冲突解决提升与胼胝体体部,压部,右侧上放射冠,右侧后放射冠以及右侧上众束区域的AD值相关。随后,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逻辑回归和留一法交叉验证来评估显著相关脑区白质微观结构对于学习效应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冲突解决学习效应的个体差异量61%可以由四个显著脑区的AD值和基线能力来解释。这些结果表明,连接冲突处理相关脑区的白质纤维的轴突形态可以预测试次内冲突解决的学习效应。
  本文第五个工作分析了无先兆偏头痛患者(Migraine without Aura, MOA)冲突解决能力,建立了基于影像组学的偏头痛诊断模型。偏头痛患者试次内冲突解决显著弱于健康对照组,表明MOA高级认知功能受损。利用临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和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MRI, T1-w),提取脑干区域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游程矩阵的纹理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和偏头痛诊断模型。结果表明,影像组学标签和患者病程正相关。模型在独立验证集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别为83%,92%,以及75%,均优于单模态模型,这表明T1-w和ADC脑干纹理特征可能反映了差异的,相互补充的偏头痛病理学机制。
  综上所述,本文探索了冲突解决的神经机制,为theta相位同步和MFC在冲突解决中的“hub”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建立了基于影像组学的冲突解决学习效应预测模型及偏头痛诊断模型,为个体特异的认知功能训练和偏头痛样脑梗预测性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以清代公文的运转程序为切入点,利用军机处办公所形成的“上谕档”,通过勾勒清廷中枢决策过程的变化,探讨了军机处职权的发展历程,及军机处在清廷中枢决策体系中的地位与表现。文章指出,军机处职权的演变与公文运转程序的变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军机处职权之行使,深受政局和人事更迭等因素的影响。深入探讨军机处职权的演变,不仅可推进对军机处本身的研究,而且对理解清代政治变动也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
会议
自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业的高速发展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的同时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减少。工业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目前仍然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表明,环境污染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重金属是环境污染物的重要一类。重金属污染物大致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扩散沉降形成的面源污染两大类。当今中国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大量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其中
学位
天然更新是森林生态系统自身不断完善与自我修复的重要方式。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完好的天然更新是森林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它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在林学与森林生态研究领域,了解和认识森林天然更新机制一直都是林学与森林生态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作为人工林森林生态系统不断完善与健全的重要保障,人工林的天然更新就是林业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助力
结构决定了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发展态势。森林群落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对木本种群结构进行研究可以阐明种间关联、揭示物种共存的潜在生态学机制以及推测群落的演替动态。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tenuifolia)曾经是我国西南地区南盘江流域典型的优势种群,但数十年前(大约1956-2000年)它遭受严重的人为破坏,生境不断缩小和破碎化,原始林彻底消失,种群数量持续减少。目前它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动物进化出灵活的代谢策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对野生动物代谢策略了解不仅可以增加动物适应环境策略多样性的理解,还可以为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策略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川金丝猴是分布在高海拔针叶林中的一类濒危灵长类动物,栖息环境温度、食物季节性变化幅度大,了解川金丝猴的代谢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取样困难,特别是对于野生濒危动物的取样非常困难,因此川金丝猴在自然环境中的能量代
学位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而我国的发电以燃烧化石燃料为主。随电力行业的发展,煤炭的消耗量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持续走高,NOX排放量也会逐渐增加。NOX的生成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控制NOX的排放是我国迫在眉睫的问题。NOX的生成机理分为:燃料型、热力型和瞬时型。根据NOX的生成机理,国外开发出了多种低NOX燃烧技术。由于国内煤质特殊情况,燃烧器不仅要能有效的抑制
学位
纳米Ti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粉体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它特有的光学物理性能和光化学性质一直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纳米TiO2具有优良的光催化活性,能分解大气和废水中的有机物与部分无机物,可作为大气和废水的净化剂,废塑料的降解剂,以它作为功能性材料的应用将会对建材、环保、能源、催化材料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以现代家居生活中常见的有害气体之一的甲醛作降解对象,以其光催化降解率和计算求得一级反应速率常
学位
伴随着对可再生能源应用的迫切需求,人类不断探索对太阳能的开发与应用,作为太阳能发电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规模的光伏电站陆续投入使用。随着光伏电站的长期运行,其发电主要载体光伏组件逐渐暴露出很多故障问题,其中热斑故障因其不仅影响光伏组件发电量还会引起组件温度过高伴有火灾隐患而成为最受关注的光伏组件故障问题之一。了解热斑故障的形成机理、发热影响以及在光伏系统正常运行时迅速诊断出热斑故障并评估它的发热
电驱动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源,其控制性能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与安全性。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因其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在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为此,论文将围绕PMSM驱动系统中稳态控制性能提升及开关损耗降低等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重点开展调制无模型预测控制、基于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