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不只是语言的转化,更是文化的传递。典籍翻译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典籍中文化术语的翻译是典籍翻译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翻译中术语的文化信息是否能得到忠实传递,且是否易于目标语读者接受,是衡量典籍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一部分,儒家思想在过去的几百年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众多学者的关注,而儒学经典也被译成多种语言在西方传播。然而,一直以来对儒家思想的大部分研究均局限于部分儒学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等,对于其他典籍如《史记》与《汉书》中所体现的儒学思想的翻译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史记》、《汉书》中文原本以及Burton Watson、William H. Nienhauser, Jr.的两个《史记》英译本和Homer H. Dubs、Burton Watson的两个《汉书》英译本为语料,对《史记》、《汉书》中出现的儒家术语及其译文进行整理,形成《史记》《汉书》儒家术语汉英对照表,并从文化移译的角度出发,探究几位译者在对《史记》与《汉书》的译介中通过何种策略对儒家思想术语中的文化信息进行传递。研究发现,由于术语含义丰富,单个儒家术语往往很难有合适的单一英文表达来对应;对同一术语的翻译,不同译者采取的策略往往近似,然而在用词方面却各有其倾向性,反映出不同的翻译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