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一方面,老年群体基数大、增长快、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征依然突出;另一方面,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等新问题为我国老年事业带来新的挑战。如何解决我国2亿“银发人群”的养老难题,保障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人的基本生活,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国社会建设的迫切任务。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模式凭借其服务费用低廉、服务方式灵活、服务对象广泛等优势,被公认为是解决现阶段养老难题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下,社会养老资源有限、困难老人群体庞大,养老负担沉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刚刚起步,服务供给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探索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方式、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势在必行。2003年,南京市鼓楼区率先出资15万元,探索试点“居家养老服务网”,为辖区内100位困难独居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政府财政最优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专业化的多向共赢。2013年,市政府印发《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宁政规字[2013]20号),为五类老人购买社会组织的上门服务,成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走向常态化、规范化、优质化的里程碑。与此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有关“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精神要求,为南京市探索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最优化路径提供了制度保障。基于以上背景,本课题以南京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行机制为研究对象,坚持需求导向,以运行机制中涉及到的“四元主体”——供给者、生产者、消费者、监督者为内在元素,通过结构式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南京市五个区的具体实施情况展开调研。本文分析了运行机制中的申报机制、筹付机制、购买机制、监督机制等,总结出南京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呈现出主体职能社会化、以独立关系委托性购买模式为主、管理平台智能化等特征。本文在肯定其运作成效显著的同时,指出现阶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覆盖面小、价格低、结算延迟、非竞争性现象突出等问题,并从政策保障、规范操作、完善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