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开始,知识分子问题就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特别是后现代思潮从西方的传入,我国进入了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随着知识体制和教育体制日益完善,世俗社会的功利主义、工具理性大规模侵入学界,强有力地诱导着大批学者放弃公共关怀,在体制内部寻求个人发展。笔者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深切关心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他们应当拥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并承担起超越自身专业的普遍的社会责任。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知识分子的声音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逐渐消失,如何改变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弱化境况并建构其公共性,使他们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这是本文问题的由来。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为“知识分子”探究,在该部分,首先从词源学角度分析了知识分子的起源,接着通过对知识分子概念的辨析,对何为“知识分子”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后通过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演变,明确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承担的重任,最后分析了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属性。第三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的概述。第四部分首先概括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公共性弱化的表现,其次从经济、社会、自身三方面探究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公共性弱化的原因,为第四部分公共性建构的路径提供支持。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析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公共性建构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自身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建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性。第六部分是结语,知识分子要想发挥其公共性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仍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改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