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导师张虹玺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经验,运用“温经通便汤”治疗脾肾阳虚兼血瘀型的女性功能性便秘并观察其疗效,希望为以后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符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且属于脾肾阳虚兼血瘀证的女性患者共66例,采用随机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年龄18~60岁,出现大便干结,便出不畅,临厕努挣,排便频率减少,伴有经行腹痛、血块,手足冰冷,平素小腹疼痛,四肢欠温,喜暖恶寒。两组患者均排除器质性病变,且在年龄、病情及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予自拟“温经通便汤”口服治疗,方药组成:制附子、肉桂、肉苁蓉、干姜、黄芪、生白术、茯苓、枳实、木香、当归、红花、桃仁、黄精、郁李仁、火麻仁、炙甘草。每日一剂,早晚分服。对照组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每日2mg。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禁止使用影响结肠动力的药物及治疗,清淡饮食,避免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生冷食物的摄入,规律排便,适当锻炼。两组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1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及总体症状进行积分评定,并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比较两组对便秘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1.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分别脱落2例,两组各完成临床观察31例。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2%,p<0.01,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显效率为51.61%,对照组显效率为9.68%,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进行比较,在排便时间、排便困难情况这两个症状积分,p>0.05,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排便频率、粪便性状、小腹疼痛这三个症状积分,p<0.05,在四肢欠温、喜暖恶寒这两个症状积分,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症状总积分经秩和检验,p<0.05,具有显著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症状总积分经秩和检验,p<0.01,停药4周后两组症状总积分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治疗组与对照组停药4周后,治疗组复发率为9.68%,对照组复发率为38.7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温经通便汤”能有效治疗女性脾肾阳虚兼血瘀型功能性便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导师张虹玺教授认为妇人便秘多与阳虚血瘀有关,治疗上采用温经化瘀理气通便法,温经与化瘀结合,理气与通便结合,使气行则血行,大便畅通。3.“温经通便汤”治疗女性脾肾阳虚兼血瘀型功能性便秘近、远期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好,无明显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