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肝脏CT灌注成像技术探讨 目的:对肝脏CT灌注成像扫描程序、灌注参数计算和图像重建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总结出适合国人的最佳检查方案,以利于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资料和方法:对20例无任何肝脏疾病的正常肝脏进行CT灌注成像。(1)以肝门层面作为靶层面,采用一次屏气连续电影扫描方式,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40ml~50ml,注射速度为4ml.s-1~5ml.s-1,从注射对比剂后7s~9s开始扫描,连续扫描45层,扫描时间为45s;(2)用最大斜率法进行肝脏CT灌注参数的计算,主要灌注参数有HAP、PVP、TLP、HPI、PPI等,各参数的计算分别采用校正前、后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比较二者是否存在差别;(3)利用去卷积法的图像重建功能,经改进后进行肝脏CT灌注图像的重建,重建出HAP、PVP、HPI、PPI等四种图像,在所建图像上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值,与最大斜率法的结果比较。 结果:(1)各组织结构TDC形态:主动脉TDC呈骤升骤降型,肝动脉TDC呈速升速降型,二者形态类似,强化峰值的比(R)为1.6429±0.3234;门静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文摘要脉TDC呈速升速降型,出现较主动脉晚,幅度明显小于主动脉;正常肝实质TDC动脉期上升缓慢,门静脉期上升较快并达峰值;正常脾呈速升缓降型,强化峰值时间位于主动脉与门静脉之间,达峰值后缓慢下降。(2)最大斜率法计算的正常肝脏灌注参数结果:校正前H”、PVP、TLP、HPI和PPI分别为0 .2042士0.1025 ml.min一’.ml一’、1.0707士0.1816ml.min一l.ml一,、1.2749士0.2174m一min一,.ml一‘、l6.o2o’o士7.40,0、53.95%士7.40,0;校正后HAp、P钾、TLP、柳I、PPI分别为0.3355士o.1269ml.min一l.ml’l、1.1034士o.Zo65ml.min一’.ml一’、1.4389士0.2398ml.min一’.ml一’、23.3%士10.2%、76.7%士10.2%,除PVP变化不显著外,其余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别。(3)在HAP图像上,肝实质呈中等程度的灌注,在PVP上肝实质呈明显均匀高灌注,在HPI和PPI上的表现基本分别与HAP和PVP表现类似。在重建图像上测得的HAP、PVP分别为0.3489士0.12ml.min一’.ml一‘、1.2054士0.37ml.min-‘.ml一‘,并据此计算出的TLP、HPI、PPI分别为1 .5573士o.42ml.min‘’.ml”、22.41%士8.31%、77.59%士5.31%,与最大斜率法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 结论:(1)采用一次屏气,注射40ml一50ml对比剂,注射速度为4 ml.s-l一5ml.s-l,从注射对比剂后75一9s开始连续扫描455共45层的扫描方式,基本能反映各组织结构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过程,是较理想并实用的扫描方案;(2)采用校正后的计算方法所得灌注参数结果更准确,更接近生理值;(3)改进重建方法后重建出的灌注图像,能直观地反映肝脏的血流灌注特征,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灌注图像重建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