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明代中叶的文坛上,吴中文学是一支重要力量。但在文学史叙述中,吴中文人和吴中文学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被忽略、被曲解。本文从明代中叶吴中文人的生活及创作入手,结合明代中叶政治、经济环境,力图对吴中文人、文学的独特内蕴,这种内蕴何以产生和发展,其意义何在等问题作出分析。
明代中叶,在政治环境上,由于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通过仕途实现个人价值,不仅意味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抑,还要面对因君主喜怒不定带来的生存威胁。与此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不但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判断,也为传统士人抛弃仕途,选择其他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在此情况下,吴中文人走上了“世俗的诗化和诗的世俗化”的道路。“世俗的诗化”,在生活中表现为对政治功名的远离、狂放的生活态度以及审美生活方式的展开,在创作中则表现为对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视角的转换、独立人格的追求与仰慕以及对诗意生活的体验和想象等。“诗的世俗化”,表现在生活中,即为生存观念、生存途径、生活方式的世俗化;表现在创作中,一是对世俗生活的兴趣和欣赏,二是对市民阶层生存状况的描摹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三是形式上的白话和俗语。
吴中文人和文学有着独特的价值。与七子派相比,吴中文人看重的是文学与生命的审美价值,七子派重视的是政治价值;与性灵派相比,虽然在“诗的世俗化”上有着共同追求,但吴中文人以“世俗的诗化”彰显出自己的特点。
吴中文人对后世的影响大抵集中于世俗化这一方面,如唐伯虎、祝允明等甚至在后世的小说、影视作品中被建构成为纯粹的大众娱乐性符号。然而,他们在“世俗的诗化”上所做的追求和努力,却是关注者甚少,仅在小说中时或能够偶尔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