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时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形成时期。本文主要叙述、分析先秦时期儒家伦理思想的形成过程、自身特点及不同代表人物思想之间的内在历史、逻辑关系;同时探讨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历史对伦理道德的影响;此外,就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德目对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和规范作用也进行了专门探讨。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是在上古、三代道德观念日渐自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尤其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和德治传统是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土壤。春秋时期,各种伦理道德范畴细致繁复,标志着伦理道德观念日臻成熟。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以“仁”为基本范畴的伦理学思想体系和以“孝”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确立了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基础。孔子后学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其学说加以发展,形成为孟子的“仁义”伦理学说和“五伦”、“四德”的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形态,以及荀子的“礼治”学说。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与宗法的结合、与政治的结合是其基本特征;又由于人伦道德始终是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所以伦理与哲学的一体化也是其基本特征。此外,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在内容上也呈现出鲜明的特质,是一种具有极强的理性色彩的道德人文哲学。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把道德规定为人的本质属性,用道德来建构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概括出仁、义、礼、智四种重要德目,作为调节和维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初步确定了注重伦理道德的儒学思想史特征,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