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艺术审美活动实际出发,考察杨春时的超越美学体系。通过将艺术审美活动的实例与杨春时超越美学体系内部各理论内核进行比对,认为这一超越美学体系有较为重要的艺术学意义:第一,艺术的素材来源,内容创作,接受理解等都离不开人的生存。因此,杨春时的超越美学思想以生存作为美学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本体论范畴是较为合理的;第二,艺术审美的前提是对作品的理解,而这一理解的前提是主体忘却自身的功利观念和主观意志,使得作品的本质自由显现,而这正是杨春时超越美学思想中所极力强调的主体间性;第三,超越是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杨春时的超越美学将审美的本质定位为超越,对于解释艺术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美学思想也存在局限性:第一,将超越直接作为审美本质缺乏价值论基础。经过分析,文章认为更为贴切的描述为,美感是主体对自身超越于前一时空内的局限性这一事实的确证,且这一超越不仅仅存在于超验领域,也存在于现实领域;第二,将主体间性作为审美过程的全部对于艺术审美而言过于简单化。艺术审美应该包括:(1)忘却现实,进入主体间性,体验对象;(2)对这一体验进行反思判断,得出结论;(3)对主体“超越”的这一事实进行确认;第三,杨春时的超越美学思想缺乏对终极价值导向的分析。文章认为,尽管这一终极价值超越于现实和现世,但它不能超出主体所在精神时空内的文化积淀的意识形态范围。即终极价值的导向受文化影响。文章对杨春时的超越美学思想进行了艺术学意义上的考察与把握,进一步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杨春时的超越美学体系,并为艺术学中艺术美学研究,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活动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和思想保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