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肠运动的变化及胃窦部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观察和胃理气方对肝胃不和型FD大鼠胃排空及肠道传输的影响,从脑肠肽浓度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用“夹尾激怒法”制作肝胃不和型FD大鼠模型。处理7天后,以葡聚糖兰—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动力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胃窦部SP、VI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明显增加并且小肠推进度明显下降(P<0.05);胃窦部SP阳性产物含量显著减少(P<0.025),VIP阳性产物含量显著增多(P<0.05)。中药组及西药组大鼠同模型组相比,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均显著降低,且小肠推进度均显著提高(P<0.05);中药组大鼠胃窦部SP阳性产物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25):西药组大鼠胃窦部SP阳性产物较模型组也明显增多(P<0.05);中药组及西药组大鼠胃窦部VIP阳性产物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其余各组两两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和胃理气方能促进大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其机制可能与调整胃窦部SP、VIP的水平有关。 前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较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迄今为止F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治疗上现代医学无特效药物及疗法,临床多应用促胃肠动力等药物以对症治疗。实践证明西药作用单一、疗效有限,故研究双向调节药物,促进胃肠平衡,被认为是治疗FD的最佳策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挖掘优秀的中药方剂治疗FD已成为本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胃理气方经临床实验证明疗效确切,本实验就和胃理气方对FD大鼠脑肠肽的影响进行研究,从神经内分泌角度探讨其治疗机制,为临床筛选有效方剂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SD大鼠35只,雄性,7周龄,体重为220±20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试剂:2%葡聚糖兰-2000(DB-2000),联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出品: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制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