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诗中的牡丹意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在唐代走进文人的创作视野,成为他们表达某种特定情感的载体。无论是艺术表现的多样性,还是情感内涵的丰富性,牡丹意象在唐诗中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从唐代牡丹诗入手,由表及里,我们可以看到牡丹意象在诗中的表现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心态。牡丹诗创作在唐代渐盛,无论是诗作本身数量,还是创作群体的范围,都可看出牡丹诗创作的繁荣景象。诗人通过各种手法,使牡丹诗类型繁多、生动达意。唐代牡丹诗,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时代特色,又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牡丹意象与唐代审美观念相契合,唐代社会经济的进步、咏物诗的发展以及佛教兴盛,都给牡丹诗的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牡丹意象成为唐诗中的典型意象,具有多方面的深层原因。不同阶段的社会背景,不同文人的心态观念,都在牡丹意象中尽诉风情:牡丹是雍容华贵之象征,国色天香的牡丹艳压群芳;牡丹抒发年华易逝之感伤,花开花败引发诗人对岁月匆匆、时不我待的感慨;牡丹怀揣心绪友情之寄托,以花酬赠友人,流露无限思念;牡丹表现劳民伤财之憎恶,借诗揭露和批判“牡丹热”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牡丹流露繁华不再之哀怨,牡丹一度是唐朝繁荣的象征,当王朝走向没落,颓败的牡丹自然给人以无限悲凉沧桑之感;牡丹带来禅宗思想之体悟,在禅宗思想兴盛的时代被赋予了禅意,诗中处处体现哲理与感悟。牡丹意象自唐代走进文学创作的审美视野便令人宠爱有加,摇曳多姿的牡丹,带给人们喜怒哀乐,文人借此创作,展现出一幅独特生动的时代画卷。
其他文献
本文从妇女人权的概念研究入手,就恩施州少数民族妇女人权保护的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影响恩施州少数民族妇女人权实现的因素,提出了对恩施州少数民族妇女人权法律保护机制的改
高等教育投资具有潜在风险,大学生就业难使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凸现出来。大学生就业风险是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认识前提,不同的投资主体面临着不同的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必须采取
2014年11月19日~20日,中国社科院"陆南泉创新工程课题组"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了"俄罗斯、中东欧国家转型及现状问题研讨会",研讨会着重就俄罗斯、中东欧国家的转型及
21世纪,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钢铁产业的迅猛增长使得中国钢铁企业经历了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变革,竞争由国内市场逐渐向外拓展,面临日新月异的国际化挑战。2007年7月,美国《
文章基于上海市闸北区的实地调研资料,对闸北区基层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当前发挥作用的社区社会组织是基层政府基于多种诉求而内源性地建构出来的,组织在
温州区域金融危机是"温州模式"衰落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其本质上是由温州经济的人格化交易特征和关系型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所致,宏观环境恶化、货币政策紧缩以及金融抑制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正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发达国家凭借科技实力优势,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
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文学创作,已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各地的自然山川、气候特点、民风等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了诗人的人生趣尚、仕进方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创
文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广义上的文化,也称“大文化”,其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为物态文化层,即人类生产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连素治疗NAFLD的分子机制。方法:6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56只)和正常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