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GIMMS NDVI 3g数据和观测温度、降水等资料,研究了内蒙古地区当代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了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地区的植被影响,本文利用三个大气强迫场数据(CCSM、GFDL-CM3、MIROC-ESM)驱动陆面过程模式(CLM4-CN-DV),得到在浓度情景RCP8.5下的2081-2100年的模拟结果,研究了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内蒙古植被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结论如下:(1)1982-2012年间内蒙古气温显著升高,降水则呈波动减少趋势,气候变化总体呈现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内蒙古生长季植被总体呈波动变化趋势,且在20世纪末开始明显减弱,但却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2)从年际变化来看,植被受降水影响明显;植被生长季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表明,温度对植被生态系统起着比降水略大的驱动作用,且不同区域植被的响应方式也不尽相同。从不同植被类型来看,森林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基本无滞后时间;草原和农田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时间为1个月;(3)当代(1981-2000年),模式模拟的三个结果能够再现当代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和植被的分布。模式对气温的模拟能力较好,其中GFDL-CM3模式对气温趋势的模拟能力最好。MIROC-ESM模式能够比较准确的模拟气温的大小,CCSM模式模拟气温偏高,GFDL-CM3模式模拟气温偏低。空间分布上来看,CCSM模式能够很好的模拟出内蒙古西部气温的空间分布,GFDL-CM3模式对内蒙古东部地区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各模式对年际降水的模拟效果不太好,模式对降水趋势的模拟能力一般。而GFDL-CM3模式能较准确的模拟出降水年内变化,MIROC-ESM模式对降水的模拟结果超前观测降水约1个月的时间。空间上来看,CCSM模式对内蒙古地区降水的模拟能力最好。模式对植被也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可知GFDL-CM3和MIROC-ESM模式可以比较正确的模拟植被变化。而模式对植被模拟结果均落后观测值约2个月时间。总体上,三个模式基本上都模拟出了植被的空间分布情况。(4)在RCP8.5浓度情景下,未来内蒙古地区气温、降水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GFDL-CM3模式模拟的气温(0.1℃C/a)和降水增加最明显(4.2mm/a)。按季节来看,秋季温度和降水变化显著。模式对气温空间变化的预估基本一致,而不同模式对降水变化的预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三个气候模式均反映出植被指数LAI也呈增加趋势,其中CCSM模式模拟的LAI增长趋势较明显(0.014/a)。以及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LAI与气温的相关关系要强于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