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鹏湾盐田海域位于深圳市的东部、大鹏湾北部,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及海滨旅游所在地,也是我国南海赤潮多发区。本研究于2007-2008年对大鹏湾盐田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以了解本海域环境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探讨近海城市污染、港口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赤潮的监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007~2008年调查期间共鉴定到浮游植物172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40属119种,甲藻13属39种,蓝藻4属4种,绿藻4属4种,裸藻1属1种,针胞藻1属2种,金藻1属3种。硅藻是大鹏湾盐田水域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种类数占总种类数的69.05%,平均细胞密度占全年浮游植物平均数量的81.28%。
与历史资料比较,盐田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发生了一定变化,结构趋于简单。硅藻中个体较大的种类(如活动盒形藻(Biddulphia mobiliensis(Bailey)Grunow)、笔尖根管藻(Rhizosolenia styliformis Brightwell))优势逐渐被个体较小的种类(如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picum Cleve)、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 Crunow)、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Cleve等))所取代。甲藻优势种组成亦发生改变,90年代优势种主要是叉角藻(Ceratium,furca(Ehr.)Claparede et Lachmann)、反曲原甲藻(Prorocentrum sigmoides Bohm)、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Macartney)Kofoid et Swezy)等种类,本次调查期间的优势种类主要是有毒赤潮种锥状斯氏藻(Scrippisellatrochoidea(Stein)Loeblich Ⅲ)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GHansen&Moestrup),且二者总是同时出现较高密度。裸藻(Eutreptiella sp.)在本海域形成新的优势种类。
调查期间大鹏湾盐田海域浮游植物总细胞数量的周年变化模式为单周期型,在夏术秋初出现高峰,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全年变化范围为9.1×103~1199.33×103cells/L,全年细胞平均密度为300.41×103cells/L。与历史资料比较,浮游植物种类减少,细胞丰度没有增加。浮游植物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12,均匀度为0.52,属于较低水平,本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本次调查显示近年来大鹏湾盐田海域水体中营养盐含量水平明显升高,特别是氮营养。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27.24~521.75μg/L和3.00~49.38μg/L,周年平均值分别为265.00μg/L和20.93μg/L。氮和磷含量周年平均值均超过国家I类海洋水质标准,其中夏季氮和磷含量均超过Ⅲ类海洋水质标准。氮与磷的比值(N/P)季节波动明显,变化范围为3.97~126.08,周年平均值为23.33,氮磷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由90年代(N/P仅为2.7)的氮限制逐渐过渡为磷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