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挖掘传统中医理论中血瘀体质的相关内容,总结近现代研究成果,补充中医血瘀体质的相关理论;检测血瘀体质的外周血基因表达谱,探索其基因表达特征,为防治血瘀体质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文献梳理与现代文献分析的方法,进行中医血瘀体质理论研究。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选择13例典型血瘀体质和30例典型平和体质受试对象,抽取空腹静脉血各10ml,分离白细胞,提取总RNA,纯化后进行单轮扩增,生物素标记cRNA,应用Illumina公司的Sentrix(?)Human-6 Expression BeadChip芯片检测基因表达谱。以平和体质作为对照,得出血瘀体质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注释和pathway分析,并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评价,从基因水平阐明血瘀体质成因、特征及其发病倾向性的机制。结果理论研究发现血瘀体质的形成受先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因先天遗传、年老、性别、跌扑损伤、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以及久病等因素而形成;基因研究发现,当P<0.05时,血瘀体质与平和体质表达差异基因共592个位点,其中上调基因167个位点,下调425个位点;当P<0.001时,血瘀体质与平和体质表达差异基因共有96个位点,其中上调基因24个位点,下调基因72个位点。与平和体质相比,血瘀体质者血小板易凝集,易患缺血性疾病和肿瘤类疾病;血瘀体质者参与蛋白合成、核酸合成、类固醇激素合成等生物合成功能的基因表达下调,说明血瘀体质者生物合成与代谢功能有下降的趋势;血瘀体质者与基因转录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说明血瘀体质者在遗传信息传递方面的功能可能呈现下降状态;而血瘀体质者部分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以及与二氢嘧啶脱氢酶、人甲基转移酶、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转磷酸胆碱酶、1-磷酸半乳糖尿苷酸转移酶、钙蛋白酶、内酰胺酶等酶活性相关的基因下调,又揭示了血瘀体质者可能有生长发育下降的趋势。结论:血瘀体质理论体系对指导临床用药及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基因研究表明,与平和体质相比,血瘀体质者血小板易凝集,易患缺血性疾病和肿瘤类疾病;血瘀体质在生物合成与代谢功能、遗传信息传递方面的能力以及生长发育均有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