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平板确证实验、血清芽管试验、甲基四胆盐(XTT)减低法等实验方法研究炎复康洗液在体外对白假丝酵母菌浮游菌及生物膜的抑制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RT-PCR)检测与生物膜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探讨炎复康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1.收集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患者痰液、阴道分泌物、耳拭子标本,培养分离出白假丝酵母菌。 2.通过XTT减低法实验,筛选出能形成生物膜的白假丝酵母菌。 3.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M27-A方案,选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炎复康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浮游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4.用平板确证实验判断炎复康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 5.通过血清芽管实验,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比较不同浓度的炎复康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细胞出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6.通过XTT减低法判断炎复康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最低抑制浓度(SMIC)。通过观察OD492的值,比较不同浓度炎复康洗液对不同阶段的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抑制作用。 7.通过RT-PCR检测生物膜粘附阶段基因ALS1的表达,观察炎复康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果: 1.收集临床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标本总数60株。其中痰液,阴道分泌物标本,耳拭子分别为22株、32株、6株。 2.临床收集的60株白假丝酵母菌中,有16株可以形成生物膜。其中痰液、阴道分泌物标本、耳拭子标本分别为9株、6株、1株。 3.炎复康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浮游菌的MIC为4.06mg/L。 4.炎复康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30mg/L。 5.130mg/L的炎复康洗液可以完全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出芽;65mg/L及以上浓度的炎复康洗液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后对芽管的抑制率>98%。 6.炎复康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SMIC为16.25mg/L。 7.炎复康洗液可以下调生物膜粘附阶段ALS1基因的表达,并且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 结论: 1.炎复康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浮游菌的MIC为4.06mg/L;MBC为130mg/L。 2.炎复康洗液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SMIC为16.25mg/L,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膜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与生物膜的成熟度成反比。 3.130mg/L的炎复康洗液可以完全抑制白假丝酵母菌酵母相到菌丝相的转换,从而抑制初始阶段生物膜的形成。 4.炎复康洗液可以下调生物膜粘附阶段ALS1基因的表达,故可减弱细胞的粘附能力,使生物膜形成的初始阶段受到抑制,阻止生物膜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