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改革的重要时期,国家相继提出“和谐社会”与“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与社会密不可分,这些社会活动对城市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居民部分社会活动载体的城市社区中心的建设对于城市品质的提升是有重要意义的,而社区中心空间布局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推进中小城市社区中心建设,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小城市社区中心空间布局,成为了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目前社会背景以及对其深刻的认识,本研究以“中小城市社区中心空间布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首先,本文研究了美国、新加坡、丹麦、日本、加拿大等国的社区中心建设历程;对我国的合肥市、苏州市、成都市、上海市以及香港等在社区中心建设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市的社区中心建设进行了研究。其次,对国外社区发展理论进行了归纳,包含中心地理论,田园城市理论,邻里中心,新城市主义。并且对我国的社区理论发展也进行了梳理。 本文通过“社会活动”这一条线把社区、社区中心、社区中心空间布局串联起来。通过对社区概念的广义定义,并且通过对社会活动在城市规划概念下重新进行分类,把社会活动分为4个层次。根据社会活动的不同层次,又对社区、社区中心的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基于此作者对社区中心的空间布局做出了深化与细化的研究。 “深化”一方面体现在总体规划阶段基于GIS空间分析模型进行的空间选址布局研究。研究过程总体上是:首先建立GIS数据库,其次对社区中心空间选址的现状可达性分析,最后基于GIS的空间优化模型对社区中心空间选址进行优化。另一方面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对具体的社区中心空间布局进行的研究。主要内容为新、老城区以及不同功能区域的社区中心空间布局的研究,两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中心建设内容、布局模式、建设规模等。 “细化”一方面体现是对不同层次的社区中心分别进行独立的社区中心空间布局研究。社区中心体系主要分为城市性社区中心、片区性社区中心、街道级社区中心以及基层级社区中心4个层次。另一方面体现在将研究基于总体规划阶段与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总体规划阶段主要研究社区中心空间选址布局问题,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研究社区中心空间布局的具体布局方式与量化指标。 最后对安徽省宁国市社区中心的空间布局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对其总体规划阶段空间选址布局进行优化,并对其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为新、老城区以及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社区中心空间布局模式、建设规模进行了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