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社区中心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8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改革的重要时期,国家相继提出“和谐社会”与“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与社会密不可分,这些社会活动对城市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居民部分社会活动载体的城市社区中心的建设对于城市品质的提升是有重要意义的,而社区中心空间布局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推进中小城市社区中心建设,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小城市社区中心空间布局,成为了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目前社会背景以及对其深刻的认识,本研究以“中小城市社区中心空间布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首先,本文研究了美国、新加坡、丹麦、日本、加拿大等国的社区中心建设历程;对我国的合肥市、苏州市、成都市、上海市以及香港等在社区中心建设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市的社区中心建设进行了研究。其次,对国外社区发展理论进行了归纳,包含中心地理论,田园城市理论,邻里中心,新城市主义。并且对我国的社区理论发展也进行了梳理。  本文通过“社会活动”这一条线把社区、社区中心、社区中心空间布局串联起来。通过对社区概念的广义定义,并且通过对社会活动在城市规划概念下重新进行分类,把社会活动分为4个层次。根据社会活动的不同层次,又对社区、社区中心的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基于此作者对社区中心的空间布局做出了深化与细化的研究。  “深化”一方面体现在总体规划阶段基于GIS空间分析模型进行的空间选址布局研究。研究过程总体上是:首先建立GIS数据库,其次对社区中心空间选址的现状可达性分析,最后基于GIS的空间优化模型对社区中心空间选址进行优化。另一方面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对具体的社区中心空间布局进行的研究。主要内容为新、老城区以及不同功能区域的社区中心空间布局的研究,两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中心建设内容、布局模式、建设规模等。  “细化”一方面体现是对不同层次的社区中心分别进行独立的社区中心空间布局研究。社区中心体系主要分为城市性社区中心、片区性社区中心、街道级社区中心以及基层级社区中心4个层次。另一方面体现在将研究基于总体规划阶段与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总体规划阶段主要研究社区中心空间选址布局问题,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研究社区中心空间布局的具体布局方式与量化指标。  最后对安徽省宁国市社区中心的空间布局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对其总体规划阶段空间选址布局进行优化,并对其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为新、老城区以及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社区中心空间布局模式、建设规模进行了初步探索。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照明效率和功能的同时,也追求着光环境的美观与舒适,从以照度为中心的照明环境,发展为考虑光环境质量和色质量的气氛照明,如何在照明设计中将
该篇论文是以陕西麟游发掘的仁寿宫(唐九成宫)37号殿址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建筑历史专业角度研究性地探讨了仁寿宫37号殿的复原与研究问题.采用分析与比较的方法,本着调查问题、
该研究的目的是从现今韩国和中国多户住房类型的对比分析中,得到详实有用的数据。尽管韩国和中国在亚洲属于共同文化圈,然而由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建筑方法,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住房
论文首先从概念上澄清和定义了"新理性主义",然后结合实例,以安格斯、屈米、罗西、克里尔兄弟的理论为代表分别论述了新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两个主要特点:作为艺术的设计和作
论文通过对中国当前社区规划与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社会、经济等动因的深入分析、从中归纳总结出影响中国住区个性形成的主要构成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外一些
该论文通过对世界人口以及中国人口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通过对中国老人居住情况的分析研究以及与国外老人住宅现状的对比论证
该文创造性引入中国宗法制有关于发展观的现代启示,从城市发展的时间纬度出发,运用生态学分析模型对城市历史地段时间段内城市物质量变规模进行分析,借此讨论如何在物质层面
基于对建筑师道德问题的思考,该文结合《拼贴城市》一书,以传统和乌托邦为起点,在整个文化领域的范围内,对人的本质和思维的本质做出了精辟的阐述,对其它一些现象做出了深入
建筑表皮像人的皮肤,它给人们传递信息.它向人们表达了建筑主体的"健康状况",它坦率地裸露着一切未加掩饰的缺陷.因为结构方案和对于特定材料的选择不仅能泄露技术上的秘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