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波兰当代作曲家潘德列茨基的第一、二、三、四交响曲。首先,笔者把兴趣点着眼于作曲家对其音乐创作的同一体裁下不同风格的演变;其次,结合作曲家创作风格转变的客观事实,力图通过这一涵盖前后两种不同风格的同一体裁的作品研究来揭示这种转变的技术实质和审美因素。文章的切入点是四部交响曲的作曲技术问题,一方面是学习作曲家通过自己的创作语言来建构交响曲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结合二十世纪末以来现代音乐回归大潮来观察潘德列茨基这四部交响曲的先锋与回归的关系及其回归的意义和创新之所在。因目前国内外涉及对潘德列茨基交响曲全面技术研究的文章或论著为数很少,国内尚属空白。文章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的分析涵盖了结构、织体、主题与旋律的构造和发展、集合与动机、和声运用、配器与音色等领域,技术分析更多侧重于作曲家独到的处理,与作品艺术表现密切相关的点,或与论文的主旨相附和的、与回归因素相关联的传统技法的创新运用等。其中第一到第四章是侧重于分别对四部交响曲的结构和围绕结构问题的相关方面的论述,包括每部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全曲整体结构和曲式归属定性问题、有关体裁的运用与说明、各个次级层次的局部结构关系、与各级结构密切相关的调性因素、主题材料的运用与贯穿方法、音色-音响调配逻辑(《第一交响曲》)等,结构的论述与围绕结构而引出的诸多方面因素,将为后面进一步的各项音乐语言的阐明而奠定基础。第五章是对四部交响曲主要音乐语言运用的概括总结,包括音高体系及其思维模式,这里有集合音程思维及其扩展延伸运用、与回归性有更多联系的调式音阶思维、与作曲家早期先锋派“音色-音响音乐”有更多联系的纵向音块思维等;还包括主题材料共性特征与主要发展手法;和声运用的主要方面;个性化的织体手法以及管弦乐运用方面的特殊手段等,所以这一章是对涉及结构因素的各项其它技术的分析。第六章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是在前面各项技术分析成果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命题进行的概括总结。围绕“承前、启后和发展”的线索,总结了《第一交响曲》的过渡性,四部交响曲中共同存在的回归性因素,以及回归之后的螺旋式新发展。潘德列茨基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之后一改自己开拓并热衷的先锋技术而走向新浪漫主义,文章力图通过对四部交响曲的作曲技术分析,再结合音乐发展的大潮和作曲家本人思想的变化、艺术审美趋向的调整等方面来说明这种回归的动力和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