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候选基因SNP与维、哈两族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新疆和田地区吐沙拉乡T2DM和高血压的检出率及危险因素,探讨环境因素对T2DM发生率的影响,寻找维吾尔、哈萨克两民族在T2DM和高血压上检出率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对维哈两民族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钙蛋白酶10(CAPN-10)、脂联素(APN)三个基因五个SNP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测定,以是否确诊为T2DM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尝试性探究基因联合作用与复杂原因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在和田吐沙拉乡进行关于T2DM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录入数据库进行对比。采用PCR-RFLP和ARMS-PCR技术,对被筛选出的维哈样本的5个S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糖耐量正常人群和T2DM中进行分析,对基因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和田吐沙拉乡T2DM和高血压的检出率与不同地区同民族对比偏低,经Logist分析,低密度脂蛋白(LDL)是T2DM的保护因素(OR是0.148)。年龄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OR=0.25)。维哈两民族在同一BMI值中人口分布的比率不同。维哈两民族在3个基因的5个SNP位点的各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NGTGroup)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聚类分析后,维吾尔族中T2DM组的聚类图和NGT组的聚类图有明显差别,在哈萨克族的T2DM组的聚类图中可以观察到和维吾尔族T2DM组聚类图类似的结果。结论:流行病调查结果支持LDL是T2DM的保护因素:维哈两民族中肥胖人群占人口比率的不同可能是两民族在T2DM上检出率不同的原因之一;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解释T2DM的发生规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PPAR-γP12A和脂联素45G在正常糖耐量人群和T2DM人群中可能对脂肪的代谢有不同的关联作用。
其他文献
抗生素是药物史中治疗感染的最成功的化学治疗药物,不仅可以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也为临床手术和术后抗感染治疗提供了保障。然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发展和抗菌药研究的停滞不前,导致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作用失效。研究发现一些小分子阳离子抗菌肽模拟物抗菌活性好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我们急需研发具有新的抗菌机制的抗菌药物(高抗菌活性、低细胞毒性和低耐药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前期文献调研,通过以下几项工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