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发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We Live By)以来,隐喻从传统的修辞学范畴中摆脱出来,已被看作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认知机制。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pervasive),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从传统的修辞格到今天的视阈中的隐喻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一大进步。隐喻研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态势。然而目前国内的隐喻研究多限于词汇层,语篇层面研究隐喻的很少,更不用说对真实语篇的研究了。而且主要基于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缺乏大量真实数据的支持。连贯概念是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而且常用的术语,语篇连贯达成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隐喻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富含隐喻的语篇也因其表达方式奇特,字面衔接不明显等原因而令人感到难以构成连贯的理解。因此,无论作为语篇立身之本的连贯,抑或是作为语言普遍现象的隐喻,都需要进行跨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CMT)及福克纳和特纳的概念整合理论(CBT)对汉语歌词语篇的语篇连贯机制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语篇的连贯研究,而且为CMT和CBT在解释隐喻方面的互补性提供了新的论据。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引论。简单介绍了有关隐喻和隐喻研究的基本问题,在语篇层面上研究隐喻的依据,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本文的基本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第一节简单回顾了传统的方法论与认知方法论对隐喻的不同阐释,简述了认知方法论下隐喻的定义,组成,结构,本质,分类及两种不同的隐喻阐释理论:CMT和CBT,它们是下文的论述的理论基础。第二节简述了几种主要的关于语篇衔接和连贯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限定了本文语篇衔接和连贯的观点,及其在文中应用的连贯的分类。第三节简述了对歌词语篇的研究现状,是下文立论的基础。第三章简述了语料的收集和论文中采用的论述方法,并在前两章的理论框架内对富含隐喻的汉语歌词语料进行识别和分类,将汉语歌词语篇依据篇章隐喻的种类分为四类:(1)在局部含有零星隐喻的汉语歌词;(2)含有延伸隐喻的汉语歌词;(3)含有延续隐喻的汉语歌词(4)含有混合隐喻的汉语歌词语篇。这些分类为下文的论述做了准备。第四章文章主要采用CMT,论述了(1)(2)(3)三类歌词语篇的隐喻连贯机制:(1)在含有零星隐喻的歌词语篇中,隐喻的连贯主要体现在语言层的隐喻词语的再现衔接,从而形成局部的连贯;在概念层上,不同的隐喻表达形式深层蕴涵的相同隐喻概念形成了连贯。(2)在含有延伸隐喻(extended metaphors)的歌词语篇中,在语言层面,许多搭配词语的共现形成了衔接;在概念层上,隐喻概念的结构映射和一系列的本体对应和认知对应是语篇整体连贯的基础。(3)在有延续隐喻(sustained metaphor)的汉语歌词语篇中,这种平行结构中的多个隐喻突显了概念的不同方面,共同的话题构成了隐喻的表层的衔接;共通的隐喻蕴涵构成了篇章的整体连贯。第五章运用CBT,论述了第(4)类歌词语篇的隐喻连贯机制:在含有混合隐喻(mixed metaphor)的汉语歌词语篇中,不同输入空间的概念合成是语篇概念连贯的基础。第六章是文章的结论及其本文研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