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近年来进口大豆的冲击,国产大豆种植面积锐减,农户纷纷种植玉米,导致玉米产量大幅增加,到2014年,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约为31.5%。众多研究也指出,玉米挤占式的生产已成为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动力。然而,玉米种植极大地挤占了农户种植其他作物的资金、劳动力及土地投入,直接导致了其他农产品供给不足而玉米产能过剩的现象,于发展区域优势不利。因此,“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扩大粮改饲试点”成为了未来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本文基于地区间种植优势差异的考虑,以玉米主产省区农户为研究对象,旨在回答地区间玉米生产的机会成本如何?有哪些地区玉米这种替代式生产符合种植优势指标?导致不同地区间农户玉米种植决策行为差异的原因有哪些?未来我们又如何在微观层面刺激非优势区农户进行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本文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1.考察主产区玉米生产机会成本的差异及玉米种植优势的表现。在此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模型和要素贡献率公式测度单产、收购价、成本、机械化和农业补贴对玉米及其主要替代作物种植净收益的贡献率,进一步探讨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单位产量和价格仍是农户玉米种植净收益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玉米较高的单产水平使得其单位产量上的成本较低;控制物质资本过快增长,将有利于农民调整种植玉米的意愿;农村社会化服务对提高玉米的种植净收益和农户种植意愿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补贴政策对种植净收益的贡献率地区差异明显,华中平原要小于北方和西南地区。2.验证当前农户玉米种植结构是否符合净收益最大化目标并予以解释。农户种植决策行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内因方面,本文分析不同区域城镇化和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要素配置和要素替代对农户玉米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在外因层面,本文探讨自然禀赋和政策支持对农户玉米种植选择的影响。(1)基于要素配置理论和要素替代理论等相关理理论,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要素禀赋变化对农户玉米种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所带来的劳动力约束和资本要素替代效应,使社会化服务程度较高的玉米种植优势慢慢凸显而出,因而农户往往调整玉米及其替代作物种植行为,倾向于缩减劳动力相对更密集的替代作物种植比重,而提高资金密集型玉米的种植比重;虽然资本对劳动力要素的替代效应对农业生产有一定投资作用,但这种投资作用仍有限,对种植作物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2)分析作物经济效益的差距对农户玉米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农户种植行为优势并不完全符合第一经济目标的原则,需要我们从外围因素解释。植物生长依赖于当地的自然条件。本文基于玉米及其替代作物自然生长条件和农业支持政策的比较分析,探讨自然资源禀赋(包括气候条件、土地细碎化)和政策支持对农户玉米种植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玉米及其替代作物均对降水条件要求不高,农田水平设施并不会对农户种植决策行为产生影响。然而,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土地细碎程度已经成为农户种植决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