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究天人之际”一直都是一个重要命题,哲学理论的发展往往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而展开。张世英先生是我国当代研究中西方哲学的著名哲学家,他对中西方哲学进行批判和扬弃后,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万有相通”哲学观,对于我国的哲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张世英先生在西南联大求学时深受冯友兰、冯文潜、闻一多等一批著名学者的启发,他的哲学生涯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理念有着非常深的渊源,同时他本身也是研究西方黑格尔哲学的专家,所以张世英先生的“万有相通”观才能融合中西哲学于一身。“万有相通”观包含“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中的“天”包含着“天下万物”和“人”,两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贯通的,所以能融为“合一”。张世英先生并不是照搬以往的“天人合一”思想,而是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贯通与超越,赋予其以新的内容。张世英先生的“万有相通”观向我们展示了人与人互联互通的最高境界,人与世间万物互联互通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并不是要求人们完全舍弃一切功利追求,而是在追求功利的基础上超越功利的限制。这种观点是在追求人生理想时的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对人生现实存在的一种高远的把握。但是,若想达到“万有相通”的人生境界,需要经历充满斗争和痛苦的超越之路。当人们最终领悟“万有相通”之时,就能体会到“万有相通”观中的至真、至善、至美,从而实现精神的超越与自由。张世英先生的“万有相通”观对探讨和破解我国当前学界和社会所面临的难题、提升审美与人生境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围绕张世英“万有相通”观的主要内容展开研究,最终提出个人的人生发展要立足于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最终“解放”要超越“在场”的限制,实现真正的“自由”。在解决现实问题上,“万有相通”观可以助力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帮助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万有相通”观也能为我国当前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非常好的哲学支撑,成为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解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