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科考作弊与防弊为切入点,进而对科举制度功能的异化展开探讨,以史为鉴,为完善时下的各种考试制度、防治作弊行为提供“历史”参照。科举考试制度(简称科举制或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一种制度;其特点表现为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统一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开放性、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其意义是促进了考试选拔的公平和公开、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民族融合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升了社会和个体的文化水平;其功能包括政治统治功能——延揽人才、扩大统治队伍、文化继承功能——尊重知识、弘兴儒学、教育引导功能——以仕导学、以考促学。作弊与科举考试相伴而生,有作弊也有防弊,科考作弊行为主要有主考官作弊和考生作弊,主考官作弊包括行卷、通榜、请托,考生作弊包括夹带、代考、换卷、冒籍跨考、通关节。统治者为了防止和惩治作弊也采取种种行之有效的防弊措施,前者包括废除公荐制、将殿试、别试和锁院试制度化,后者包括实行苛刻的搜检制、禁止冒籍应考、实行互保连坐制、建立监守门禁和巡察制度、实施弥封、誊录之法。科举考试作弊有根本原因——机会匮乏、社会心理原因——利益驱动和价值观、制度原因——政治腐败。科举考试作弊导致科举考试功能的异化,主要体现为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的异化。就政治社会方面而言,科考作弊阻断了封建社会仅有的社会流动阶梯,使广大下层知识分子学无所用、报国无门,致使社会矛盾淤积,同时也严重挫伤广大士子求学、治学的积极性;就文化方面而言,科考作弊导致古代学校教育活动形式的呆滞、教学内容的死板和教学理念的僵化,导致士子(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化;就教育方面而言,科考作弊导致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导致对士子个性和情感的压抑和戕害。功能异化的科举考试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考试管理体制僵化呆板、投机舞弊心理根深蒂固、“防”重于“选”难就“英才”、作弊的“市场化”与“商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