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边纹饰是朱开沟遗址很有特色的文化因素之一,主要器物有花边鬲和花边罐,其中花边鬲是主体,是朱开沟遗存的典型器物。但是,朱开沟遗址的花边纹饰的形式不只一种,根据形式和制作方法的差异可以分为三种。通过对发掘报告中公布的器物的分析,这三种型式的花边所占的分量各不相同。其中A型花边的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是朱开沟花边纹饰中的主体。B型花边不及A型,延续时间也没有完整的贯穿整个朱开沟遗址。C型花边的数量最少,延续时间最短,只在朱开沟早期有所发现。根据三种花边纹饰在朱开沟遗址的发展状态,可以判断出这三种花边源于比朱开沟遗址更早的考古学文化。而这三种花边的差异又较大,经过追根溯源,A型花边是源自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传统文化因素,B型花边是受西部地区的常山下层文化的影响,C型花边则是吸收了晋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朱开沟遗址包含多种考古学文化因素,这是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结果。也正是来自不同文化的因素共同促进了朱开沟遗址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朱开沟文化。作为独具特色的朱开沟遗址A型花边纹饰,其发展状况对朱开沟遗址和朱开沟文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A型花边向东流传影响到了燕山南北的其他考古学文化,这就说明了朱开沟文化的影响力曾到达了燕山地区。花边纹饰流布是各种原因综合导致的,既有朱开沟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受到夏文化、商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还有来自自然环境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气候的变化引起了当地自然环境的变化,致使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向畜牧业转变,从而使得朱开沟文化更具有流动性,这是朱开沟晚期A型花边向外流传的重要原因,也最终导致了朱开沟遗址的废弃和朱开沟文化的迁徙。